中国封建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审理过程最复杂的科举案,莫过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那场辛卯科场案,康熙皇帝先后任命三批高官审理此案,康熙使洪荒之力也无法严惩首恶,这到底为何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饱读诗书的学子未重榜,两个半文盲却榜上有名
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乡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饱读诗书的学子,等待着九月的发榜。等到发榜的那一刻,很多有名气的考生全部发挥失常,然而榜上竟然有吴泌、程光奎二人的名字。这两个人呢,都是扬州盐商富家子弟的公子哥,基本上处于半文盲状态。
很多寒窗苦读的学习便不愿意了,这样的结果也让士子们寒心,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这些考生把匾额上的“贡院”改为“卖完”,为了讽刺主副考官左必蕃、赵晋,江南学子还写了一副对联:“左丘明两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江南巡抚张伯行如实汇报康熙,康熙让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大臣彻查舞弊案
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两江总督噶礼想尽快的平息这件事情,他采用镇压的方式,抓了十多名考生,江南巡抚张伯行和苏州织造李煦,分别给康熙皇帝汇报了这件事情。康熙皇帝接到奏折非常气愤,于是派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大臣来查这件事情。
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调查,案情有了眉目,榜上的那个吴沁、程光奎一人拿了300两黄金,经过中间人李奇,给了副主考官300两黄金,有十五锭黄金给了泾县知县陈天立,李奇心里害怕,还是说了实情剩下的给了两江总督噶礼。事情到这里原本就是水落石出了,可是没有那么简单。
张伯行想抓出幕后黑手,给江南学子一个交代,然而张鹏翮和噶礼有姻亲关系,张鹏翮有意偏袒噶礼。张伯行于是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康熙皇帝,这个时候噶礼也上奏折,他给康熙皇帝说的是,张伯行在审案子的时候,做假证让犯人李奇指责自己。
康熙皇帝也没有做出任何批示,江宁织造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又给康熙上了两道奏折,大体意思就是:这个中间人李奇拿着三百两黄金交给了陈天立,然而陈天立却不明不白的死了。康熙皇帝紧接着派第二波官员去调查这件舞弊案。
康熙又派安徽巡抚梁世勋暗地里调查,派穆和伦、张廷枢明着调查
康熙为了查清真相,又派安徽巡抚梁世勋暗地里查,派穆和伦、张廷枢明着查。这三个人,明知道幕后黑手是噶礼,他们却考虑着如何简单地走个形式,还不得罪康熙和噶礼。他们查出来的结果,和案情的结果大相径庭。
梁世勋查出来的结果,对于陈天立的死没有多大进展,因为是暗查,江宁监狱进不去。穆和伦、张廷枢查出来的结果,整个案子和噶礼没有任何结果,张伯行属于诬告。康熙皇帝明白,这是有意袒护噶礼,紧接着派九卿、詹事、科道在继续查。
康熙皇帝不相信梁世勋和穆和伦、张廷枢的奏折,又派九卿、詹事、科道去查这件事情
这是康熙皇帝第三次派官员去查,然而这些九卿、詹事、科道开始徇私舞弊,和第二波官员一样,开始糊弄康熙。查出来的结果和第二波一样噶礼和科考案没有关系。康熙皇帝权衡再三还是罢免了噶礼的职位,选择留任张伯行。
案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应该结案了。也得给江南学子一个交代,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查办;副主考官赵晋被斩立决;吴泌、程光奎被绞杀;原本一桩很简单的科举案,康熙皇帝派来三波官员去彻查都没有公平公正的答案,可见科举考试这碗水,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