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读者们应该都知道,明朝建文年间,当时的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篡夺了侄儿江山的故事。其实在历史上,朱棣死后不久,也发生了一件叔叔起兵,想夺侄儿皇位的故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xu),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仁圣皇后。身为徐达的外孙,朱高煦骨子里也遗传了外公骁勇善战的基因,在朱棣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屡立战功。一度被朱棣视为衣钵传人(成祖以为类己),这也成为朱高煦以后横行不法的依仗。
朱棣即位后,朱高煦因为战功在军中深得人心,许多功臣宿将都劝朱棣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高煦性情凶悍,骄纵不法,几番权衡之下,朱棣决定立心地仁慈的长子,也就是朱高煦的大哥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国在云南,朱高煦大怒,说:“我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让我去那么远的地方”。或许是出于对二儿子的愧疚之情,朱棣也不得不默许朱高煦继续留在京城。
朱高煦由此更加变本加厉。把天策卫做为自己的护卫,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当过天策上将)。对自己的大哥毫无尊重之意,私下里招兵买马,培植亲信,又擅自杀害追究他不法行为的朝廷命官。最终明成祖忍无可忍,强制把他发配到自己封地乐安(今山东滨州)。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征途中驾崩。朱高煦的大哥,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即位。生性仁慈的明仁宗对朱高煦大加赏赐,对朱高煦私底下种种不法行为装作不知道,以求用亲亲之义来淡化朱高煦的不臣之心。
没过多久,明仁宗也驾崩了。当时明仁宗的太子还在南京,朱高煦准备在入京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伏兵,杀掉太子,由于时间仓促没能成功。太子,也就是明宣宗即位后,对这位叔叔依然延续了其父的态度,大加恩赏。而朱高煦轻视自己这位年轻的侄儿,气焰更加嚣张。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谋反。这场谋反从一开始就仿佛儿戏一般,朱高煦既没有去进攻省城济南,也没有带兵南下去占领南京。而是关起城门把亲信挨个册封了一遍,太师,都督,尚书,怎么好听怎么来。
朱高煦甚至还派人去京城,把各个公侯大臣都骂了一遍,这种“群嘲”的效果立竿见影,大臣们纷纷请求带兵平叛,最后明宣宗更是御驾亲征。
明宣宗苦口婆心写了封信劝告了一番,朱高煦听到明宣宗御驾亲征的消息就“秒怂”了, 等到朝廷大军兵临城下,朱高煦见大军兵威赫赫,武器精良,当时就被“吓尿了”,晚上秘密派人来约定时间投降。到了时间,又听从亲信的劝谏,继续据城自守,想了想,又觉得继续守下去也没啥前途,又不想让亲信们看到自己怂样。于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自己悄悄地出城投降了。直接应了明宣宗对他的评价:“外表浮夸,内心胆怯,遇事没有主见”(外夸诈,内实怯,临事狐疑不能断)。
故事到这里本就该结束了,朱高煦投降,明宣宗赦免了他的死罪,把他软禁在皇城,自由没有,但衣食无忧。意外就意外在朱高煦的不可预测的间歇性作死。有一次,明宣宗去看朱高煦,不知怎么想的,朱高煦伸出脚,故意把宣宗绊倒在地(忽伸一足,勾上踣地)。明宣宗大怒,收起了亲情面孔,把朱高煦蒸死在铜缸里。
一番“神操作”把自己作死了,这也是没谁。要说朱高煦做的唯一对得起朝廷的事,大概就是通过他的事,让皇帝更加坚定了继续削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