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受儒释道哪家影响更深?王阳明:没有我的心学,便无西游记

2020-10-31 23:17:35 作者: 吴承恩受儒释

唐僧取经,不仅是满足唐王稳固江山的渴望,还让生民有佛法所依,佛家经典在中土得到发扬,同样如果人人行善,万世自然得到了太平。

再谈道家核心思想。

从老子西出函谷关的那一刻起,道家思想中的核心——

无为而治

。于是转向了未知的轨道。

哲学思想开始成为神学的基础,修道成仙成为了道教的主流追求。

所以,我们往往将道家和道教分开来讲。

比较无为而治,统治者需要安抚百姓。而道德经中的‘使民愚之’也被曲解,让无欲无求的道家思想,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

因此,笔者认为,西游记中虽然道教成分浓郁,但跟道家思想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了。

仙人、丹药、洞府,这其实是道教神系中的核心内容。

最后说佛家,佛教诞生之初,原始佛教中的思想更接近于哲学范畴。大多是关于宇宙、天地和解脱的哲思。

而当上座部和大众部佛教分家之后,佛家思想走向了一条神学之路。

随着漫长的传播,形成了诸多派别。但其核心经久未变,笔者以为《增一阿含经》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佛家的思想核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句话将佛家思想世俗化,也中和了与中土道家的冲突。可谓佛家在汉地流出的基础。

佛家的教化力量也出自这句话,唐王让唐僧去取经,目的在于教化地狱众生。同时,民间受到佛家的影响,也开始积德行善,可谓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呢?

说完三家的思想核心,咱们开始说心学。

如果说,道教成就了西游记的前半部分,佛家成就了其后半部分。那么心学便和儒家一样,存在得很隐晦,但却贯穿了整部西游记。

为什么这么说?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著名的‘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是心之动,至善至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良知。

总而言之,便是致良知三个字。

道教追求成仙,佛教追求成佛,儒家追求修身而成圣。

心学追求的则是良知二字。

什么是良知?跟内心分不开。

阳明心学将心分为俗心和圣心,而追求良知的过程,就是超凡入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功夫,从学习、领悟到实践,便是知行合一。

说了这么多,西游记到底跟心学有什么关系?

唐僧师徒从个人经历,到西天取经的过程。便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整个过程,伴随着最后的结果便是超凡入圣。

金蝉子在佛说法时表现轻慢,被贬下凡尘转世;灵明石猴诞生便为神仙,因自负傲慢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了五百年;猪八戒本是天河第一神将,因酒后失德,调戏月娥被贬。卷帘大将也是同样的命运。

小白龙更加凄惨,只是打坏了定海珠,便差点被千刀万剐。

总而言之,师徒四人因缘际会聚到一起,开始了一场‘归心’的历程。

取经大任于三教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于心学而言,更是师徒四人对于自身的一种磨练。

纵观整个取经过程,师徒四人都有着明显的心理上的缺陷。

唐僧胆小懦弱,孙悟空高傲自负,猪八戒懒惰多嘴,沙悟净左右逢源,小白龙太过缄默。

这都是俗心的表现,想要回归圣心,需要在‘事上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