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兴衰:百姓要为“军阀割据”买单?五代十国的残暴统治

2020-11-01 16:03:34 作者: 治乱兴衰:百

流民动乱

比如唐朝末期的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虽然只是一镇军事长官,但是却实行着非常残暴的军事统治政策。据说秦宗权每每带兵征战时,由于军粮缺乏,他竟然将一些冻死、饿死的民众尸体作为军粮,鼓舞军心。

南方地区的生产生活其实也不好过,唐末时期高骈作为江南地区一方长官,势力非常大,他死后手下的长官纷纷割据自立,相互征战。一向富庶的江南地区,一时间竟然也成为了军阀混战的战场。兵役负担严重导致社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流失

五代十国既然作为封建军阀相互征战的混乱时期,那么各个政权之间的军备竞赛以及相应的军事力量大小,必然成为当时军阀割据混战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知道发生在唐朝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经过了唐朝以及地方势力将近8年的时间才最终平定,但是这其中对于唐朝元气的损耗也是非常严重。

运送军粮

作为衡量古代封建王朝综合国力重要标准之一的人口,据说经过安史之乱的冲击之后,似乎损失了多达四分之三。此后唐朝的元气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在人口数量上始终未能超越前期,并且在唐朝后期相继遭遇了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大规模 社会动乱的冲击,唐朝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五代十国阶段各国政权的军事力量,除了必备的军事武器装备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作为战争主力的军人了。人口数目锐减的情况下,各个政权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安全,不得不选择强制征伐兵役的政策。一般的老弱病残由于身体原因,必然不在征兵的范畴之内,但是大量的青壮年群体纷纷被强制征入军队。《旧五代史》载:"仁恭师徒屡丧,乃酷法尽发部内男子十五已上、七十已下,各自备兵粮以从军,闾里为之一空。部内男子无贵践,并黥其面,文曰定霸都。"

农村景象

他们被当时残暴的统治者大量投入在战场之上,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丧命,这就使得可以运用到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劳动力骤减。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正常的生产生活无法继续,饥荒愈发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因素,使得当时农业生产颗粒无收经常上演。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饱受家破人亡的悲剧,自然便会出现大量的人民起义了。百姓的赋税压力不断提高,使得民生问题愈发严峻

军阀混战的长期继续,经常使得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丧失自己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心,他们只在意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只在乎战争的结果,并且为了自己的胜利而不择手段。

比如在北方后梁政权与当时的节度使藩镇统帅李克用的争霸战争中,后梁为了能够竭尽全力阻止李克用军队的前进,已经杀红眼的后梁统治集团不顾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当时影响范围极广的黄河掘开了。由此一来,大片地区被黄河淹没,成为了荒无人烟的泛滥区,当时被淹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战争的残酷

不仅如此,军阀势力为了能够发展自己的军队实力,同时保证自己腐朽统治的延续,向军队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也就是说,连年的军费不断上涨,大部分的军费都是通过政府的税收实现的,而税收的来源又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的。这样一来,百姓的血汗之钱却成为了封建军阀争霸战争的资本,百姓生活愈发困苦。

封建军阀统治者进行暴力经济剥削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在原来两税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税收的额度。二便是通过增加各种赋税征收的门类,实现对于百姓的全方面剥削。本来生活已经十分困苦的百姓,这样的政府不推翻它,难道还要继续忍受吗?《全唐文》载:"库藏虚竭,支费殷繁。今天下黎民,莫非疲弊。天下州县,靡不凋残。加以率敛频仍,徭役重叠,尤宜抚恤,俾遂苏舒。勿谓愚而可轻,勿谓贱而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