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兴衰:百姓要为“军阀割据”买单?五代十国的残暴统治

2020-11-01 16:03:34 作者: 治乱兴衰:百

前言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历朝历代都会出现治乱兴衰的规律性发展特点。每当一个封建王朝发展到国家鼎盛、社会富足之时,在整体的社会发展秩序方面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或者明显的混乱,中央政府的权威能够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就可以其为治世。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便诸如西汉、盛唐时期的强大国力,在经过了部分时期的辉煌之后,终究也会陷入封建社会发展中的衰落灭亡阶段。虽然我们常说封建王朝的这种频繁性的、规律性的政权更替的现象,是由于封建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影响因素。

但是笔者认为或许历代王朝在转向衰落之时,统治集团的高压统治、残酷剥削,或许也是导致社会出现动乱的重要原因。另外在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的政权分裂割据阶段,实际上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特别是农民大起义的。

混战局面

五代十国时期便是如此,当时在中国内部不仅仅存在的是封建军阀势力的割据混战现象,更为令个政权统治者担忧的是,封建社会极为不稳定。我们要知道,一个政权的稳定与否,经济是否发展、政治是否稳定、军事力量是否强大,这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更深一步来说,影响政权稳定的是基层社会是否稳定,广大劳动人民是否真心拥护当时的统治政权。

人心所向不仅是古代封建王朝得以稳定,或者出现政权更替得以成功的重要风向标,在今天的国家治理方面同样起着非常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是由广大人民创造,正是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才会使得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人心向背实际上对于一个政权、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贞观政要》载:"今陛下富有四海,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也正是由于在封建历史时期里,统治集团对于人民的力量在多次农民起义中的领教之后,有了非常深入和成熟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开始不断引发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比如,在一个新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之初,一般都会进行一些惠民利民的封建举措,分配土地、降低赋税、农业补贴等等,这都是统治集团重视人民群众影响力的重要表现。

统治集团

另外农民起义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的重要表现内容,实际上其大多发生在封建王朝的中后期,也就是统治力衰落时期,或者封建统治集团在实行了非常不利于广大人民利益之时,同样也会频繁爆发。这就充分说明,社会的稳定与否,不仅仅农民起义是否爆发有着绝对的联系,与封建统治集团所推行的政策,及其对于劳动人民的态度的关系也是非常大的。

五代十国时期固然是封建割据军阀势力相互征战、此起彼伏的时期,但是在军事力量的角逐的同时,由于割据政权的统治集团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增强自己的实力,经常会将劳苦大众作为自己剥削的对象。由此在军阀势力角逐之时,人民群众的频频反抗实际上也是该时期的重要表现内容,这是和当时统治者的腐朽统治政策,有着直接关系的。

逃难百姓军阀混战使得人民的生产生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和破坏

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实际上在唐朝末期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当时唐朝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失去了对于全国范围的实质性控制,即便是自己的统治核心地区关中,其实也是出于军阀势力不断做大的局面当中。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军事战争逐渐发展到了高潮,各个地区的节度使和军阀势力纷纷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不断进行割据战争。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一直都是强大军事割据势力频繁进行战争的场地,这也使得在唐末就已经遭遇战争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此时更是犹如雪上加霜。《新唐书》载:"贼渠率票惨,所至屠老孺,焚屋庐,又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千里无舍烟。惟赵犨保陈,硃全忠保汴,仅自完而已。"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