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朱子彦: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才智可论高下吗?

2020-11-02 12:06:47 作者: 访谈|朱子彦

司马懿

澎湃新闻:在书中,您提到司马懿和诸葛亮用兵谨慎的一大原因是缺乏实战经验,作为儒将,二人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他们带兵作战有何异同之处?二人才智可论高下吗?

朱子彦:先秦至秦汉,文武不分,出将入相者多矣。汉晋之际,儒将统军作战亦不少见,远不止司马懿与诸葛亮二人。例如曹魏的贾逵、满宠原为曹操相府主簿、从事,都是文臣,后皆带兵出征,位居方岳,为都督大将。满宠戍守淮南,屡挫孙吴大军的进犯,后官至太尉。孙吴周瑜、陆逊亦为儒将,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陆逊夷陵之战大败枭雄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有其一,实赖其二人之力也。西晋羊祜、杜预皆为饱读诗书的儒将,羊祜博学多才,“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杜预治军,手不释书,有左传僻,然不能骑马射箭,但他们最终助晋武帝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有宋以降,儒将亦不鲜见,如北宋文臣范仲淹率兵抵御西夏,夏人惊呼:“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明代大儒王阳明平宁王之乱;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亦以文臣身份统兵打仗,平太平天国、收复新疆,被称为清代中兴名臣。正如陈子龙所言:“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为何汉晋之际儒将地位较之纯粹武将更高呢?这是因为汉代儒学兴旺发达,使整个社会浸淫儒术儒风,人们普遍崇尚敬仰经学世家和阀阅门第出身的士人。反之,武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将门出身也为时人所轻。而兵卒身份则更为低下,“兵卒”、“武人”、“老革”已成为侮辱人的称呼,蜀中名士彭羕得不到刘备重用,竟然当着马超的面,斥骂刘备为“老革荒悖”!东汉以降门阀士族强大,陈寅恪说:“儒家大族之潜势力极大。”高门大族出身的士人鄙视出身寒微的武夫。例如曹魏名将邓艾出身低微,“为农民养犊。”是司马懿发现了他的才能,才得以步入仕途。尽管他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但从来不能参与司马氏集团的决策。构成司马氏集团的核心,大都是与司马氏兄弟有通家之好的汝颍大族子弟。他们在社会阶层、文化取向上与邓艾有明显的差别。邓艾立有平蜀大功,却蒙冤而死,虽有其恃功骄狂的因素,但亦有遭士族倾轧的成分。

不要说像邓艾这样出身寒微的武将令人侧目,即使是累世簪缨,门第高贵的望族,只要前辈担任过武将,也会被人诟病。司马炎贵为天子,为西晋王朝开国之君,司马氏家族也是累世二千石,跻身于汉魏士族行列。然而,河内司马氏虽说是汉末儒学大族,却非第一流高门,且先世乃武将出身,故与当时第一流的世家大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故晋武帝被受其“专房之宠”的胡贵嫔重提“将种”家族的往事,仍然会感到脸红,“甚有惭色。”

诸葛亮、司马懿资兼文武,出将入相,其地位之高在当时实属正常。不管后世之人站在何种角度,何种立场,都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司马懿与诸葛亮都是天纵英才、略不世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俩人均精通兵法,足智多谋。从战争的过程与结局来看,孔明、仲达俩人的才智大体相当,可谓是旷世英才。然而后世好事者,还是欲将俩人比一高低。孙吴大鸿胪张俨撰《默记·述佐篇》,专论诸葛亮和司马懿才能的优劣高下。张俨认为,诸葛亮凭藉巴蜀一州之地,就能在综合国力比自己大数倍的曹魏境内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司马懿只能“自保全而已”,完全奈何不了对手。所以诸葛亮的才智要高出司马懿一筹,如果不是诸葛亮早逝,其北伐大业就能够成功。然而,唐太宗李世民的看法却和张俨并不相同,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司马懿的军事素养和军事实力,是高于诸葛亮的。诸葛亮仅仅是治军严谨的统帅而已,军事实力和军事才能均不如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