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地位最高的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毫无建树

2020-11-04 14:26:46 作者: 西周时期地位

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他搞起了分封制,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当时就有数十个诸侯国应运而生,在这些诸侯国中,姬姓宗室占了绝大多数,毕竟是担负着护卫周王室的责任,自然是同姓更值得信任,除此之外,还有四个人为周王室保驾护航,他们就是著名的“周初四圣”: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和太公望。

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是不同的,其中最能体现等级的就是他们的爵位,最高一等是公爵,侯爵次之,再是伯爵,还有子爵等。公爵国很少,一般认为西周初期有八个公爵国,这八个诸侯国大部分都是古国后裔,也包括殷商后裔的宋国,再就是周文王弟弟的虢国。这些公爵国中除去虢国是真正的地位高之外,其他的不过都是做做样子,类似于官职中的虚职,看起来地位很高,但是没有实权。这些公爵国看起来是地位最高的,但其实无论是土地还是话语权都不是很高,不过是周王室做给天下人看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周王室对他们甚至是有戒备之心的,比如殷商遗民的宋国。

虢国的地位在西周时期是比较高的,虢国的很多国君都曾在周王室担任要职,无论是内政还是军队,话语权都是很高的,但是虢国本身的发展却是很一般的,地理位置也紧跟在京畿周围,一直不曾有过忧患意识,而只是将虢国的命运与周王室紧密联系在一起,西周一亡,虢国基本也到头了,在春秋初期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就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与公爵国的名不副实相比,次一等级的侯爵国才是周王室真正的助力,侯爵国绝大多数都是姬姓宗族,是周王室真正放心的诸侯国,他们是“以屏藩周”的主要力量,比如鲁国、燕国、卫国、晋国、毕国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姜姓诸侯国,即齐国,齐国是周武王岳父姜太公的封地,虽不是姬姓国,但是也是周王室比较信任的一个诸侯国。齐国经过历代君主的筚路蓝缕,终于在东方站稳脚跟,并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到了战国时期更是七雄之一。这样看起来倒不是没有一点建树,不过,齐国后劲不足,在齐桓公称霸之后迅速衰落,并再也没有称霸过。

姬姓诸侯国中的鲁国、燕国、卫国、晋国、毕国等都是比较大而重要的诸侯国,其中更以鲁国、燕国、毕国地位最高,这和他们的开国者有关系。鲁国的开国者实际上是周公旦,燕国的开国者是召公奭,毕国的开国者是毕公高,再加上齐国的开国者太公望,这就是著名的“周初四圣”。

周初四圣辅佐周武王灭商,又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是周初最为著名的贤臣,由四人分封得来的诸侯国更是西周最为重要的诸侯国。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毕公高的毕国似乎存在的时间很短,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灰飞烟灭。

太公望的齐国毕竟是姜姓诸侯国,和周王室还是隔了那么一层,所以算不得地位最高的,倒是周公旦的鲁国和召公奭的燕国是周王室最信任且地位最高的,要知道当初周成王年幼,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而召公为辅臣,两人“分陕而治”,共同治理西周王朝。周成王之后,召公还辅佐了周康王。可以说除去周天子,周公旦和召公奭是西周地位最高的人。

鲁国和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是很不相同的,燕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感比较低,因为燕国的地盘远离中原,和戎狄做着近邻,因此,燕国自保尚且不易,哪还有时间掺和到中原的斗争中来呢?不过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却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尤其是燕国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国君,即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燕昭王,燕昭王时期,燕国还一度差点灭亡了齐国。所以,就这点来说,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有建树的。

没有建树的是鲁国,鲁国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周公旦受封鲁国,但是并未就国,而是让他的长子伯禽去封地去建国,周公旦去世后,“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襃周公之德也。”周公旦对周王室所做的巨大贡献惠及鲁国,因此鲁国成为周礼最完备的诸侯国,也是西周真正地位最高的诸侯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