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开幕

2020-11-06 14:28:50 作者: 广东省博物馆

3、慕容威墓志

宁夏博物馆藏

197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唐墓出土

说明:墓志近正方形,用黑灰色青石制成。墓志记载了慕容威夫妇葬于公元758年,追述了慕容威的远祖、祖父和父亲。慕容威的曾祖父诺曷钵于公元639年,迎娶唐宗室女弘化公主为妻。祖父慕容忠为左领军卫大将,其妻为陇西郡王女。父亲是慕容宣徹,袭职为左领军卫大将,娶唐朝世家大族博陵崔氏女为妻。慕容威本人“先拜左武卫郎将”,后“荣迁左领军卫大将,仍充长乐州(今宁夏同心)游击副使”,卒于公元756年,妻子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的侄孙女,即武承嗣的孙女。

慕容氏原为古代鲜卑的一支,世居辽宁北部,公元635年归附唐朝。公元672年,因吐蕃统治者继续侵逼,唐将吐谷浑“徙于灵州界”,“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欲其安而乐也”。根据墓志记载,慕容威在任长乐州游击副使时,深受当地人民的崇敬,这反映出唐王朝与鲜卑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实物佐证了唐朝实行与其他部族友好通婚的政策以加强民族团结的史实。慕容威墓志铭也是吐谷浑慕容一支在唐代长期居住在今宁夏同心县境内的珍贵物证。

4、青釉人首鸡身俑

四川博物院藏

1978年万县驸马公社出土

说明:此式明器或为观风鸟的一种,多见于唐宋墓葬,被视为羽化升仙的载体和引导墓主灵魂趋吉避凶的神物。观风鸟是隋唐到南宋时期墓葬中的一种神煞明器,在墓葬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保卫作用,保卫墓主亡灵不受侵扰;二为通过观测风,来预示吉凶,使墓主人趋吉避凶;三为指引、引导作用,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入仙境,并为子孙带来福寿。道教产生以后,经过道教思想的神化演绎,风更具有了某种神秘莫测能够预示吉凶的力量。由此可见观风鸟的“观风”,应是墓葬中带有道教色彩,观望风以此预测吉凶的一种鸟形明器,具有护卫墓葬和引导墓主升仙的作用。

该墓葬为唐初大将冉仁才与妻子的合葬墓。墓葬出土的器物大多是陶瓷制的随葬俑,可以说件件神态生动,是唐代的陶瓷艺术珍品。本件是出土文物中的精品,鸡身呈展翅欲飞状,人头上还有鸡冠,如武士般威武,雄鸡造型生动,体现了唐代巴蜀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将动物和人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艺术品的超现实主义,是民窑烧制的精品,说明当时的烧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5、铜镀金聚莲塔

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

西藏博物馆藏

说明:聚莲塔是净饭王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而在鹿野苑修建的一种佛塔,与和好塔、尊胜塔、菩提塔、吉祥多门塔、天降塔、涅槃塔等并称为善逝八佛塔。其四层台基为圆形叠层莲花瓣。此件鎏金聚莲塔制作规整精美,是按照迦毗(bǐ)罗卫窣(sū)堵坡(bō)样式建造的四级四方宝塔,严格依藏式仪轨铸造,自下而上依次为象征地的须弥座,代表水的塔瓶,喻示风的华盖以及体现空的刹顶,以日、月为饰。中间铸刻莲瓣,线条饱满而有力,塔基束腰錾刻四狮。塔上有“大明永乐年施”款,是明永乐年间宫廷铸造的上等法器之一。

6、巩县窑白釉瓷壶

甘肃省博物馆藏

说明:巩县窑是我国北方烧制白瓷的代表性窑场之一。考古发掘证明,巩县窑在北魏时期便已烧制白瓷,隋唐时期臻于成熟,所烧制的精细白瓷曾为朝廷贡品。这件瓷器釉色莹润,胎色洁白,造型浑圆饱满,端庄丰盈,具有鲜明的唐代风格。据专家考证,这件白釉瓷壶应是弘化公主与吐谷浑国王慕容诺曷钵结婚时带去的礼物,为唐代时期巩县窑烧制的瓷器。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