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骑兵演化简史:光会骑射还不够,缺了中原这个技术也不行

2020-11-06 16:53:43 作者: 南北朝骑兵演

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文化和经济上严重落后的北朝,靠凶猛的铁骑一再击败南朝,南北分界线从最初的黄河沿线,慢慢推到淮河一线,到南北朝末期,分界线最终推到长江。这样一边倒的历史进程,可以说骑兵起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那么北朝骑兵是从哪里来的呢,游牧民族天生就会骑兵的所有战术吗?并不是。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骑兵产生的源头说起。

骑兵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的源头,还得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匈奴。

匈奴人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射猎就是生活,都具有很高超的骑射之术。但匈奴骑射也有缺点,只会高速奔驰射箭,而不会肉搏,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中原政权学骑射,也不会用骑兵肉搏。步兵战阵一般都用长戟和盾牌进行防护,骑兵没有马镫借力,根本不敢正面硬冲,只能侧面包抄、抵近射箭,给敌军制造恐慌。要冲击敌方步兵战阵的,还得靠车兵。

楚汉战争时骑兵仍然不是步兵方阵的对手,即使是军事天才项羽,也只能用骑兵劫粮道、侦察敌情,偶尔有正面作战,也都是骑兵对骑兵。

汉高帝刘邦只会用惯常的步兵战术,结果在平城被匈奴冒顿单于的40万骑兵包围。但匈奴人也有烦恼,虽然包围了汉军步兵,却啃不动吃不下,最终不得不撤兵。

但毕竟匈奴人占据着主动,什么时候缺吃少穿,就任性地南下侵掠,汉朝军队根本抓不住他们。文帝景帝两代,汉军引入从匈奴投降的骑士,学习骑射技术。到了武帝时代开始建设大规模的骑兵部队,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汉朝陆续发动了14次攻击,每次都是使用骑兵。也正是在长期的骑兵对决之中,中原王朝终于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骑兵战术。

汉朝名将卫青发现,汉军骑射根本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他改变了战法,不和匈奴骑兵远距离对射,而是把中原最拿手的步兵冲锋战术移植给骑兵,和匈奴人玩贴身肉搏。在这个不要命的原则指导下,汉军骑兵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用肉搏战术打败匈奴主力,匈奴从此再也无力侵犯汉朝。

这同时还牵扯到一个有趣的话题,飞将军李广为啥成了个悲剧?李广善于骑射,但是他没有跟上新骑兵潮流,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单打独斗状态,所以屡次被匈奴人击溃。以至于忙活了一辈子,连个侯都没混上。

东汉开国时出现了突骑,这种骑兵打步兵收到一定效果,刘秀的部队杀死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就是骑兵冲锋的功劳。东汉的骑兵们为了在马上坐得更稳,不断把马鞍加高。三国时代又发明了马铠,战马穿上铠甲,以免对方把马射伤。由于技术不断进步,骑兵又发展出了单挑、踩踏、奇袭敌方指挥中枢的战术。像吕布、关羽、太史慈,都是非常著名的骑兵将领。

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诸侯王们纷纷引入五胡骑兵。胡人骑兵参与中原内战,频繁的战争催生出马镫这种划时代的技术。经过考古学界不懈的查证发现,西晋时出现了最早的马镫,不过都是单侧的马镫,是上马的辅助工具。后来骑兵们发现踩着马镫很稳定,于是乎自然而然地发展成双马镫,最早的马镫出现在五胡十六国。

有了马镫,骑兵才能坐得更稳,高速奔跑时就不怕掉下马来。骑兵的武器也从砍杀型的戟,变成刺杀型的马槊。马槊就是长枪,骑兵拿着这种武器,高速奔跑后击刺步兵,杀伤力相当恐怖。

双马镫、马铠、马槊三大要素加起来,让骑兵拥有了速度、力量、防御三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对步兵方阵的冲击越来越狂暴。所有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冲击战术。汉族和胡族的骑兵战术,历史性地融为一体了。北朝爆发过一次沙苑之战,西魏军60个重甲骑兵居然把东魏十几万人的大阵切断成两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