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养生文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唐朝人对养生究竟有多痴迷?

2020-11-06 20:04:14 作者: 唐朝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管是医家,还是其他文化学者,都对养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养生文化思想。

中国的养生文化大抵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在汉代获得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汉代,中国的养生文化首次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思想,这对我国养生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而到了唐代,由于唐朝皇帝的推崇,养生文化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得到社会的一致推崇。但在这一时期,人们主要推崇的养生文化的种类是服食养生,也就是靠吃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但当时的养生食品不仅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食物,还包括一些金丹灵药。唐朝有多位皇帝热衷于通过炼丹来达到强身健体,甚至长生不老的目的,因此大量服食丹药,结果中毒而亡。

在皇帝的推崇下,民间当然也是趋之若鹜,因此致死致残的人不在少数。因之,唐代的养生文化,在推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古代,养生文化有着较多的门类,有精神养生、动形养生、调气养生、固精养生、食养养生、药饵养生等不同类别。精神养生起源于《黄帝内经》,该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意志,思想魂魄都是由神来主导的,这个神并非是神仙鬼怪的神,而是神气、神志。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们可以通过清静内守,来调摄自己的神志,要少私寡欲,不能躁动妄耗,如此就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动形养生也就是体育养生,该理论强调人要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动形养生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在汉代得到发扬光大,汉代动形养生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五禽戏"的发明。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动形养生的理念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健身文化是相同的,这一养生理论也是最为直观有效的养生方式。

调气养生的核心在于"气",传统的理论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本,但气却是一个运动无常的事物,因此,人要通过调气来维持气在人体的一个良好的运转,以抵抗病邪。具体的做法有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等。也就是说,这一养生方式讲究一个自律与调和。

固精养生理论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齐国著名能臣管仲,该理论强调要节制人的欲望,以防止人的阴精妄耗,通过保养阴精,可以让人内守充盈,从而延长人的寿命。

食养养生也就是服食养生,唐朝著名的名医"药王"孙思邈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唐朝服食养生思想的流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服食养生思想主张人要节制饮食,主张要多吃清、淡、软、简的食物,以保养身体,同时以食为药,调养身体。随着食养养生思想的发展,人们甚至进一步提出,在患病之后首先要通过食养来治病,食养治不好,再去服药。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顺应自然是唐朝养生文化的重要特征,而这些恰恰也是道家思想的内涵。唐朝的统治者为了体现自身的政权合法性,将自身附会于春秋时期的老子,从而使得道家在唐朝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是道家思想能在唐朝产生较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服食养生本来只是以食养生,但是随着这一思想与道家的外丹术相结合,到了唐朝,因为统治者的推崇在社会上形成了追求长生的热潮,以至于造成了很多的悲剧。唐朝最著名的皇帝唐太宗在晚年就笃信炼丹,以至于中毒而亡,步他后尘的还有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和唐宣宗。

唐朝皇帝之所以热衷于养生,是和其家族遗传的"风疾"有关,但如果只是养生还好,唐朝的皇帝却偏偏中了长生不老的邪,以至于乱吃各种化学品。有着"小李世民"之称的唐宪宗曾缔造了"元和中兴",给垂死中的唐王朝打了一针强心剂,却在晚年因为服食丹药,结果性情暴躁,动辄迁怒于人,最终被宦官所杀,唐朝最后的盛世气象也就此结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