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的BT系列坦克,履带断了不要紧,拆下去后跑得更快

2020-11-07 19:20:34 作者: 二战时期苏联

在苏联二战时期的各种坦克中,最出名的就要数T-34了,不管是在本土防御还是反击战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而在它出现之前,撑起苏联装甲部队的则是另一辆坦克——BT-7,在苏联它被定义成了快速坦克,虽然到了二战期间它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这并不能改变这辆坦克性能优异的事实。

苏联从对坦克的研发到BT系列坦克的出现

苏联坦克的出现时间并不是很早,甚至还有点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被引进,这也算是苏联的第一辆坦克,而后便开始了自行研发坦克的举动。雷诺小坦克虽然在当时比较先机,但随着欧洲各国不断提升对坦克的重视程度,雷诺FT-17很快就成为了一个被淘汰的产品。1926年的时候,苏联第一辆由自己研发并生产的坦克诞生了,其型号名称为T-18支援战车,因全名叫做“马里·索里兹迪尼亚”,所以这辆坦克也经常被叫做MS1轻型坦克。

虽然只有5吨不到的重量,但这辆坦克无疑开启了苏联T系列坦克的先河,并为后来的坦克自主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两小坦克一直服役到上世纪30年代,因为37mm坦克炮的威力已经严重不足,苏联人还给它换装了较为强大的47mm炮,有一种小车抗大炮的感觉。同时对坦克的研发并没有停下了,但因为错误的理念,苏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坚信炮塔越多坦克的威力也越大,好在这促进了重型坦克的出现。

20年代末期,快速坦克的理念被引入各国,苏联也不例外。将快速坦克直接定义成轻型坦克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它定位的由来理应是根据功能来区分的,所以只要跑得足够快,几十吨往上的也可以被称为“快速坦克”,这类似于英国的巡洋坦克。凭借超高的移动速度,既能侦察敌情,也可以对敌人发起出其不意的袭击。在此需求之下,BT系列的坦克出现了。只不过将其定义成苏联自主研制得有些牵强,BT坦克实际上来自美国,并属于克里斯蒂悬挂的附属产品。

履带被打断一样可以跑的BT快速坦克

提起BT坦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率先使用了克里斯蒂悬挂,1929年,一个名叫克里斯蒂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悬挂装置,并以自己的名字来给它命名。和早期的“拖拉机式”悬挂不同,这种新式的悬挂放弃了托链轮的设计,并采用了大直径的承重轮来撑起整条履带。每个负重轮有独立的连接杆和减震弹簧,并且全部隐藏在了车体的内部。它所带来的优点不仅可以增加越野时的平稳性和高速行驶能力,也可以使悬挂的防御性增强。而克里斯蒂为了增加卖点,还特意将诱导轮和承重轮设计地都可以和驱动相连接,使这种悬挂在没了履带的情况下一样能跑,最前端的两个负重轮负责控制方向。

在克里斯蒂悬挂诞生的第二年,苏联人就注意到了它,并派人前往美国考察。当时克里斯蒂一共造出了9辆使用这种悬挂的样车,并命名为“M1931坦克”,而后有7辆被美国陆军买走,剩下两辆没有装备炮塔的坦克车体则被苏联人搞到了手。这两个国家国家明显对这种悬挂持有相反的态度,苏联在接触到这种悬挂之后,立刻成为了这种设计的铁杆粉丝,不仅被用于了快速坦克上面,而后出现的非重型坦克也均采用了这种结构。反观美国就对克里斯蒂悬挂不以为然,毕竟有优点就有缺点,使用克里斯蒂悬挂不仅维修困难,而且坦克内部的空间也会被进一步压缩。

那两辆没有炮塔的样车被带回苏联后,经过反复的测试,最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进而被提上了量产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直接采用了本用来承载悬挂的车体,也就是后来的BT系列坦克,而那两辆没有炮塔的样车也就被命名为了BT-1型。以BT-1为原型,苏联人给它加装上了炮塔并配备了一门37mm坦克炮,命名为BT-2,这也是最先被量产的快速坦克。其全重11吨,装甲最大厚度20mm,车组成员为三人,越野的最大时速可达每小时50公里,若是在公路上行驶,最大时速可达每小时70公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