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样一句看似模棱两可的回答,却是给了属下一种暗示,当乾隆从泰陵完成祭拜准备返程回京的时候,发现田文镜的陵墓已经被拆毁,除了两座石龟驮着的雍正皇帝题写的诔文碑外,其他的建筑已然是荡然无存。而见到此之后,乾隆皇帝并没有表态,也没有处理相关人员,整个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拆毁田文镜的陵墓,看似是乾隆皇帝一句“无心”之言所造成偶然事件,但是在当时看来,其实这就是一种必然。
其实,从雍正朝时期开始,朝堂上对于田文镜的批判之声便从未停止。
田文镜主政河南期间,有效的推行雍正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等一系列“新政”,成效极为显著,雍正对此也是非常满意。可由于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对于读书人以及士大夫阶层缺乏应有的尊重,这就使得他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经常使用重典,甚至还纵容手下属下压迫、欺凌士绅,弄得整个河南地区的读书人阶层对其是极度不满。而前文中所说的田文镜与李绂之间的那场“田李争斗”,也是因为李绂不满田文镜对于河南读书人的恶劣态度,才最终上疏弹劾田文镜,进而引发两人之间的关系恶化。“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
田文镜也就此成为了河南当地官员与士绅口中的“酷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发生严重水灾,然而面对雍正降旨询问河南灾情的时候,田文镜却进行了谎报和瞒报,并且表示完全不需要朝廷的救济,就连雍正提出的减免河南地区税赋的“优惠政策”,田文镜也予以了拒绝。“士民踊跃输将,所有特恩免之钱粮, 请仍照额完兑。”
可事实的真相却是,此时的河南地区已经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再加上田文镜以及属下官员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更使得河南地区的民众对于田文镜是怨声载道,朝中也不断有对于田文镜的弹劾奏章。
但是即便如此,雍正也没有改变对于田文镜的信任与器重,依旧对其宠爱有加,甚至在给田文镜的朱批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他的信任与器重。“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伴随着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的去世,朝堂上再度掀起了对于田文镜的批判之声,乾隆皇帝则是也开始借此不断做着田文镜的文章。
乾隆先是接着尚书史贻弹劾前田文镜下属王士俊因垦荒劝捐、虚报田亩数,对田文镜展开了批判,表明了自己态度。“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
紧跟着,乾隆又在乾隆三年(1738年),荡平了田文镜的陵寝,并且在这之后还评价田文镜不如李卫和鄂尔泰。“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乾隆皇帝之所以会如此对待田文镜,也是诸多原因共同导致的。
首先,乾隆皇帝本就非常的“看不上”田文镜。
田文镜本就是监生出身,并非科举出身,雍正力挺田文镜,有很大原因也是为了拉拢和田文镜一样是监生出身的官员为其效力。到了乾隆朝时期就不一样了,乾隆本就学识渊博,而他也更加看重的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例如张廷玉、鄂尔泰等人,因而对于监生出身的田文镜,本就带有天然的歧视。
与此同时,田文镜的“酷吏”举动也是不能为乾隆所接受的,毕竟乾隆一生崇拜的是以“仁德”著称的康熙皇帝,而不是严厉的雍正,即便是田文镜在任期间也有着不少功绩,但他的为官风格和办事方式,却是乾隆皇帝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