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深得雍正器重,死后葬在雍正陵旁,为何乾隆却要拆毁其陵墓

2020-11-08 20:03:52 作者: 田文镜深得雍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在前往泰陵拜祭自己父亲雍正皇帝的过程中,“阴错阳差”般地拆毁了雍正宠臣田文镜的陵墓。

然而,在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却是一种必然,原因就在于深得雍正信任和器重的田文镜,一直是被乾隆皇帝所厌恶和鄙视,而这次的“毁陵事件”无疑也成为了乾隆对于田文镜极度不满的集中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大器晚成的田文镜,在雍正朝时期可谓风光无限。

田文镜,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隶属于汉军正蓝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田文镜正式进入官场,被任命为福建长乐县县丞,后出任山西宁乡县知县。

由于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即依靠着祖上的功绩入仕为官,并非科举出身,因而其在此后的仕途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只能常年担任从五品的地方知州以及员外郎之职,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去世,已经年过六旬、入仕近四十年的田文镜也仅仅是位从四品的内阁侍读学士而已。

然而,伴随着雍正皇帝的登基,田文镜随即迎来了自己高光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镜奉命祭奠华山。途经山西时,发现当地官员对于山西严重受灾一事隐瞒不报,致使山西全省是饥民遍地、惨不忍睹。于是,田文镜主动将此事如实汇报给了雍正皇帝。

在得知事情真相后,雍正皇帝是大为震惊,在处罚了山西涉事官员的同时,还命田文镜署理山西布政使事务,全面负责山西的赈灾工作。而田文镜也没有辜负雍正皇帝的厚望,不仅很好将灾情进行了控制,并妥善安置了灾民,同时还解决了一系列山西官员在此前民生治理上的诸多弊病,使得雍正皇帝对其是刮目相看。“如此能干之人,为何至今未闻一人赞许?”

就这样,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田文镜正式调任河南布政使,八月,又直接被雍正升任为河南巡抚。

一年多的时间里,田文镜直接从一介默默无闻、无人看重的普通京官,跃升为节制一方、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田文镜的晋升速度完全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对于大器晚成的田文镜来说,仅仅是其飞黄腾达的开始。

雍正四年(1726年),田文镜与同样被雍正极度器重的李绂之间,爆发了当时著名的“田李争斗案”,整个过程中,雍正丝毫不掩饰对于田文镜的爱护与偏袒,而最终的结果也是田文镜大获全胜,李绂则是被罢官夺职。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田文镜升任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并且其全家也从汉军正蓝旗被抬到了汉军正黄旗。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又为田文镜专设了河南山东总督一职,同时还将田文镜同李卫、鄂尔泰共同确立为朝臣的典范加以推崇,田文镜一时间风光无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镜去世,雍正皇帝除了为其上谥号为“端肃”,并且为其在河南设立专祠外,更是将田文镜安葬在了自己的泰陵之旁,使其继续陪伴着自己,可以说这给了田文镜无上的身后殊荣。

只不过,仅仅六年之后的乾隆三年(1738年),田文镜的陵寝就被乾隆皇帝“命人”给拆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田文镜陵寝遭拆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前往泰陵拜祭自己父亲雍正,但是在路途中,通行极为不畅。后来经过核查乾隆才得知,原来是因为田文镜的陵墓已经延伸到了御道上,而乾隆的车架过大,故而造成了通行不畅。

于是,在随行人员询问乾隆该如何处理此事的时候,乾隆随即说了一句“拉倒”。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