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翰林街16号(近书院街),是清未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历史私家毫宅,朱家花园的建筑艺术和技巧、布局和设计、雕刻和彩绘等在今天的建筑中仍然有许多内容值得继承和借鉴,对于推进民族建筑艺术文化和装饰文化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其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置,为当地“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联排,又变通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体,主体建筑分为内宅院、宗祠、后花园。宅院内宗祠、绣缕、商铺、水榭、花厅、池塘、竹林一应俱全;院落纵横有道,房舍鳞次栉比,厅堂布局巧妙,空间景观层次丰富;门窗枋板、柱础栏阶,无不精雕细镂,文气盎然,被誉为“滇南大观园”。它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门、窗、檐、梁、柱、础、栏、屏精美,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走进这座大宅院,一个大家族的历史,仍在车马喧哗的都市里静静的展示着往日的辉煌。
朱家祖上是湖广麻阳县(今湖南省麻阳县)人,于明代洪武年间流徙到云南建水,寓居西庄坝西高伍。明末清初,其五房迁居白家营村,生子卿(真名不详),卿又生子永祜。一直都是普通平民,数代人经营茶叶、丝绸等等。
清朝同治年间,到了朱广福这一代,把家迁到了建水老马坊村,置田买地,建盖瓦舍,开设碾坊酒坊,人丁兴旺,家产渐丰。从此朱家走上了中兴之路。当时建水东南部的个旧,锡矿产业日渐兴旺,个旧和建水间的"临安大道"是滇中、滇南通往省城云南府(今昆明)的交通要道,农闲时节,朱家开始赶马经商,日积月累,获利非常可观。 因为常年赶马经商熟悉了个旧的矿业,朱广福大胆筹集资金成立了"朱恒泰"商号到个旧开采锡矿,紧接着,朱广福又购买下多处矿址,还在个旧兴建了一座冶炼厂,成为了集锡矿的开采,选取,冶炼为一体的大东家。
朱广福死后32年,其孙朱朝琛中了举人,授贵州桐梓等县知县,并赠朱广福文林郎官阶;当时,朱朝瑛(字渭卿,清光绪丁酉科乡副进士,朱成藻之子)也中了进士,得受广东补用道,遂成为朱家的核心人物。自此朱家家业更丰,并于同治十年开始向外投资。除营销土产百货外、还大宗贩售云土(鸦片)、锡锭,到清朝光绪时朱家已经成为滇南富绅。此后,朱家继续扩大了商贸的规模,搞起了进出口贸易,把个旧出产的成品锡锭,经过蒙自运到广西百色再转运香港,由香港运回棉纱,百货等洋产品。清朝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根据条约,清政府在法国政府的要求下在蒙自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关,锡锭的运输改由陆路经过个旧--蒙自至蛮耗装船沿红河顺流而下通过越南东京(今河内)抵达海防再由海防上远洋轮船运送到香港和西欧。因为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朱恒泰在蒙自设立了总公司,同时在香港,昆明,建水,河内设立了分公司。 当时,云南的商帮中来自建水的"临安帮"与"昆明帮""腾越帮"齐名,而朱家名下的企业"朱恒泰"就是"临安帮"的首富。
光绪初年,朱成章、朱成藻兄弟(朱广福之子)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朱朝琼、朱朝瑾等两代人的生意如日中天,士、农、工、商,一样不差。朱氏家族已经发展到叱咤于整个滇南黑白两道的巨大家族。其威力足以影响到滇南甚至全省的政治和经济。这时,朱家在建水城内泥塘购地30余亩,延请能工巧匠,建盖家宅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