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于李煜在位时(961-975),以表追溯之意。周文矩此时已是名画家,但如果在此时画,则是在否定李煜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当时其叔李景达在世,故不可能。
3.作于李煜被俘(976-978)时期,这一时期周文炬也很可能一同被俘至开封。李凇教授结合宋太祖、宋太宗二人对李煜的不同态度,再联想到李璟兄弟的盟誓和宋太宗在帝位继承上的相似性,推测出创作此画目的的一种更高的可能性,即周文炬为宋太宗所画,作为一种图像版的遗诏,以迎合、比附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间传位。
最后,李凇教授为《重屏会棋图》做了总结:《重屏会棋图》的双重空间构图,表现的是双主题:权力与隐逸。进与退。特殊的构图与人物位置关系,表现了南唐李璟兄弟间的传位约定顺序。但中心人物不是位居中央的中主李璟,他已显露出退隐之心,而是李璟目光所视的李景达,按照父亲李昪的愿望,他才是帝位的合适人选。原件的创作时间,更有可能不在南唐李璟或其子李煜执政时期,而应该是为宋太宗而作,即在李煜被俘后,以图绘的“史实”支持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现存两幅《重屏会棋图》的“初本”就是宋画。北京故宫所藏,品质更高,更接近原作,或就是“初本”,不是故宫所认为的“宋代摹本”。弗利尔所藏,品质略低,显示出更明显的宋代特征,当是摹本。
宫廷画家的高妙之处,起点在于技术的“逼真”和“生动”,以及制造幻觉、再现真实场景的能力,而高度则在于他们精准理解了复杂的政治,以巧妙地图像形式创造性的表现了沉重且凶险的宫廷逻辑。
这项研究是对一件老材料的重新审视,特点是仔细查看图像细节,从构图、人物的目光与视线、角度、服饰、器物、晕染和色彩等多方面挖掘形式的意义,将这些零碎的视觉形式细节连缀成有机的整体,再联系丰富的文献资料,将作品置入五代宋初五个帝王轮替的政治主板之中,从而揭示出画面形式下隐藏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