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个大英雄,一个不完美的人

2020-11-10 11:17:40 作者: 辛弃疾:一个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辛弃疾生于金国,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辛弃疾虽为宋国人,却自幼生长在敌人的占领区中,亲眼目睹同胞们是如何在金人统治下屈辱生活着。

他的爷爷虽然表面上为金国效力,背地里却经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着远方山河,爷爷说:“孩子啊,这些原本都是我们南宋的领地,长大后别忘了灭了可恶的金国人,还祖国统一啊!”

多亏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卧底”爷爷,辛弃疾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家国,日日钻研兵法,勤练武术,苦读文书,只能说,他真是天命所归的将才。

才14岁,他就打着“进京赶考”的幌子,开始进燕山勘察金国地形;到17岁,他又来到燕山,这次他着手画地形图,为日后大战做准备……直到1161年秋天,金国又找茬和南宋开打了,各地方趁机揭竿起义。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便拉上2000多个弟兄,举起造反大旗,,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参加北方抗金,带头大哥名叫耿京,次年奉表归南宋。

23岁时,辛弃疾甫一登场,就出手不凡,做了一件威震金朝的大事:“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于千倍的敌军里,把叛徒张安国劫出,押回建康,斩首示众。难以想象,像稼轩这样的军事奇才,若得朝廷所用,将会在北伐抗金上取得多大的成就。后来辛弃疾回忆此事,便成了那首传诵千古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一战成名,连皇帝都夸他是“少年英雄”,自然而然,朝廷怎会不趁机收纳人才,自此,归附南宋朝廷的他开始了仕途生涯。金兵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他不仅骁勇善战,更是一个体壮如虎的猛男,光是和他对视,就需要极大的勇气。所以,辛弃疾到底长啥样?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史书记载他“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肩宽背厚,健壮得如同一只猛兽。这样的人,还英勇善战,正是最好的护国大将。

可为何有他,南宋还会亡?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