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士兵在侧翼射杀脱节的波兰骑兵
蒙古军队远征时有牛马随行,需要时就宰杀之作为给养。
每个蒙古骑士均有3—5匹马换乘,既利于快速机动,也可以在给养断绝时挤马乳为食。三匹马的马乳,就可以满足一个蒙古战士一天的食物需要;
在食物耗尽时,蒙古士兵还可以发挥特长,射猎野兽为食,继续远征到可以获得补给的地方。
正是依靠这些有利的条件,蒙古军队才能以不到15万之众横扫欧亚,铸就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通过这次战争,蒙古帝国的版图大为扩大,从太平洋至亚得里亚海,从北冰洋到波斯湾。这次西征,直接导致了西方对黄种人近乎于偏执的恐惧,间接导致了“黄祸论”的产生。
值得玩味的是,被金帐汗国奴役了200余年的罗斯人,深得蒙古人侵略思想的“真传”,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架势。
在羽翼丰满后,他们沿着与蒙古征服者相反的方向,侵占了亚欧大片土地。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依然是乌拉尔山以东的大片亚洲土地的所有者。
巅峰时期的俄罗斯帝国版图
这无疑印证了那句西方谚语:“剥开一个俄国人的皮,就会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脉”。
1242年3月,合丹军队攻占达尔马提亚,经过塞尔维亚后,与拔都大队人马会合。至此,拔都已经占领了整个匈牙利。
1242年4月,窝阔台大汗驾崩的噩耗传至西征军中,窝阔台大汗的子侄必须回到蒙古,参加忽里勒台大会,选举窝阔台大汗的继承人。
拔都下令全军东返。历时七年的长子西征,至此宣告结束,欧洲人长出了一口气。2
为什么蒙古军队能够大获全胜?军事专家们给出了以下若干个理由:
1)天时
此时的蒙古帝国实力雄厚,内部空前统一。反观欧洲的东罗马帝国,正处于土崩瓦解的状态,欧洲各国内部矛盾重重,互相混战,几乎没有互相支援。
蒙古军队进攻保加尔和钦察时,罗斯诸公国没有援助他们;
蒙古军队进攻罗斯诸国时,各大公国之间也互不援助;
蒙古军队进攻东欧时,中欧不理;
蒙古聚堆进攻中欧时,西欧也“明哲保身”,坐视不理。
因此,蒙古军队可以从容地利用对方的矛盾,将其各个击破。
攻城的蒙古军队
2)“巧妙”利用俘虏
在这次西征中,蒙古军队不断吸纳补充被征服国家的俘虏,参加军事行动。在歼灭科罗契大主教乌古兰军队时,钦察人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合丹的军队在围攻瓦尔丁时,就以罗斯人、钦察人的顺序攻城,蒙古军则在后面督战。
要知道,蒙古军队出发时人数就比较有限,作战伤亡也比较大。通过俘虏的“补充”,有效弥补了蒙古军队人数上的不足,保证了远征的胜利。
蒙古军队中的罗斯附庸部队
3)先进的经济生产力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蒙古人的生产力就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蒙古军队对周围各国的占领,使得其拥有了更多可以“取之即用”的经济资源,进一步增强了战争潜力。
4)旺盛的战斗欲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坦诚地说,蒙古西征是“不正义”的掠夺战争,但作为掠夺一方的的蒙古人,肯定会因为掠夺的诱惑而士气高涨。
波兰步兵在崩溃后,惨遭蒙古轻骑兵追杀
另外,蒙古军队单兵作战能力强,且纪律严明,不惧牺牲,意志品质极为坚定。前面提到的几次大规模战役,几乎都是以少胜多的全面胜利。倘若没有顽强的战斗意志,估计早就“未战先怯”了。
5)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
蒙古军队尽管人数不足,但因为掌握了有效的作战方法,在欧洲作战中罕遭败绩。他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和敌人的情况,采取了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军事专家对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做出了极为贴切的“四字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