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神秘大洪水,或许是催生华夏部落联盟、最早王朝的气候推手

2020-11-12 17:46:39 作者: 4000年前

大禹治水雕像

黄河洪水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4000年前的史前大洪水,究竟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实锤?

“万国林立”的华夏氏族部落,是如何走向部落联盟?

流传久远的“大禹治水”,与中国第一个王朝国家(夏朝)的诞生有何内在联系?

千百年来,这些看似谜一般的史前亘古文明迹象(传说),一直是令后世史学家颇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1

近年来的考古成果和远古文献典籍相互佐证,“大禹治水”、“史前大洪水”并非神话传说,曾经真实发生过。

01 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史前大洪水,在世界多个民族的文献和传说均有记载和互相印证,并非神话故事和空穴来风。

东方的中国古代文献《山海经·海内篇》中是这样描述:“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

古代古巴比伦的文献(出土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记载如下:

“那种情形恐怖得让人难以接受,风在空中可怕的呼叫着,大家都在拼命地逃跑,向山上逃去什么都不顾了。每个人都以为战争开始了……”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古代墨西哥的《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对恐怖的史前大洪水如此形容。

而在广为流传的西方《圣经》中也有不少关于大洪水的“诺亚方舟”的记录。

“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5个月后,方舟停在拉腊山上;又过4个月后,诺亚离开了方舟,地已全干了。”

据考古新发现,正是史前大洪水导致5000年前形成的“良渚文化”的灭亡。因为现存的数百处良渚文化遗址,其地层剖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断层,说明它们消失于同一时期。在文化断层上面,留下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说明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中后期毁灭于一场大洪水。

遂公盨有关大禹治水的铭文

圣经中的“诺亚方舟”

02 古代文献出土文物雄辩证明了“大禹治水”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客观存在。

关于夏朝的产生,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大禹治水”。尽管世界上众多民族记忆中都有大洪水的传说,然而中国版本的大洪水故事,似乎更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

面对不可一世的滔滔洪水灾难,华夏先人不是被动地选择一味逃难,而是走向联合抗洪,最终靠众志成城战胜肆虐横行、桀骜不驯、僵持多年的大洪水。

铸造于2900年前西周时期“遂公盨”,就铭刻了一段关于大禹治水、“时势造英雄”的著名故事。

铭文记载“天命禹尃(敷) 土, 隓(堕) 山浚川”,这与古籍《尚书·禹贡》中“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记载相同,遂公盨上的“金文”有力旁证了古代文献记载的正确。

大禹把堵塞洪水的山岗削平,疏通河道,水患被平息。治水期间,大禹还划分了九州,根据每个州的土地条件让他们作出相应的贡献。

在遂公盨被发现之前,史学家一直怀疑历史上大禹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而遂公盨的发现不仅证实大禹真实存在,而且他治水的事迹也不再是个神话传说。

春秋末期典籍《墨子》,曾较早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路线。

“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之邸,嘑池之窦,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准、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 (《墨子兼爱》)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