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位皇帝简介

2020-11-12 21:42:45 作者: 明朝16位皇

今天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下明朝16位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葬南京明孝陵。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棣

大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

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

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皇太孙,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张辅、于谦、周忱,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史称"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36岁, 庙号宣宗。

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

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明代宗为戾王,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 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