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尊老、养老:安济天下年老者,鳏寡孤独有抚恤,致仕有余俸

2020-11-14 09:38:25 作者: 宋代的尊老、

中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代人,将尊老敬老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家庭及个人,皆十分重视"养老",有对孤寡老人的关切,亦有对退休养老的生活保障,还有对年老之人的关怀。而实际上,这些深受重视的"养老"问题,并非是近现代才产生的,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便开始有尊老之德,发展至宋代,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养老制度,其中的尊老敬老之德,值得学习与传承。

宋代的养老体系甚为完备,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具体措施,皆有系统的安排。即使是南宋时期,南宋政权在南方稳定下来之后,就立刻开始计划恢复养老制度。根据史料记载,宋朝政府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之时,会统计全国的鳏寡孤独年老者的人数,范围涉及京师及其他州县。于次月,会由政府以皇帝御赐的名义,给这些老人发放粮食。其所展现的既有皇帝的爱民之心,亦有政府的社会责任与关怀。

与此同时,宋朝政府还在京师建立福田院,在地方州县建立广惠仓、居养院和安济坊,专门负责所在地区的养老一事,包括粮食、住所和医疗救助等方面,十分完善。在养老制度中,宋朝非常关注一些特殊群体,例如年老的科举士人、僧人、军人,以及战亡将士的父母,皆会由宋朝政府出资抚恤。而家中赡养有八十及以上的老人的家庭,可以享受免除一到五人的徭役赋税,这也算是对尊老敬老的一种鼓励和嘉奖。

宋代针对"体制内"的官员,亦有相应的养老制度,且有详细的规则。古代官员退休,即为致仕,而宋朝以前,并非所有官员皆可以致仕并享受政府养老待遇,多是限制于五品以上官阶较高的官员,且所得养老福利不超过四年。宋朝的养老制度打破前朝的官员等级的限制,所有官员皆可以享受致仕退休的养老福利。宋朝建国之初,便规定官员七十致仕:"应曾任文武职事官员恩许致仕者,并给半俸。"不仅如此,宋代的致仕养老福利不局限于经济,在政治上亦可恩荫子孙,每逢节日还会得到朝廷的布帛粮食等赏赐,可谓是十分周全了。

毋庸置疑,宋代的养老制度的完备离不开统治者以及政府机构的深度参与引导,而实际上,这种引导与传统孝道的共同作用,使得宋朝社会的尊老养老风气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传统的血缘观念与孝道思想的维系之下,尊老养老深受重视。宋朝的养老制度,亦会讲究从血缘到地缘,再到官府有司的递进关系。例如,鳏寡孤独年老之人的的赡养,近亲是首选,其次是乡里,若前二者皆无法实行,才会由政府负责。也许是宋朝的养老福利制度相当完善,以至于大多时候,政府设置的养老机构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的养老机构之一,"付亲戚、村坊养恤"反而没有那么突出了。

宋朝政府充满仁爱的养老制度,有助于整个社会尊老敬老的风气形成,尤其是对家庭供养老人的仁孝行为的倡导。这在官员家庭之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赡养家中高龄老人,可享受政府的恩荫,对家族子弟的仕途有很大助益。而普通家庭之中,还可减轻徭役赋税。这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尊老敬老,并成为一种传承。此外,宋朝政府致力于民间以及官员的养老抚恤,展现的正是统治者的仁政与爱民,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不可否认,宋朝政府的养老制度从条例明文上来看,颇为完备系统,这却不代表着宋代养老情况的完善。毕竟,宋朝养老制度的制定并没有完全解决社会中的养老问题,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宋朝养老制度中,官员要到七十岁才可以致仕退休,享受政府的养老福利,而普通民众的条件更难,需要到九十岁,甚至百岁的老人才有资格享受政府的养老福利。就算以现代的人均寿命情况和物质生活水平来衡量,这一条件就具有不合理性,何况是在千百年前。因此,真正可以享受政府养老福利的人数并没有很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