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护照上都写了些什么?其中有一句话,网友:比如今还要硬气

2020-11-14 12:02:24 作者: 清朝护照上都

本来,清朝护照作废后,该由民国护照全面取而代之。但是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忙着军阀混战,因此清朝廷发放的护照,还沿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一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才正式颁布了一项《护照条例》,把全国的护照样式和内容进行了统一。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护照也在不断改变。最初我国护照只能有10来个免签国家,到现在为止已经有71个免签国或地区。在一本小小的护照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呈现。现在大家都用护照的免签国家数量来评价含金量,从这方面来看,我国护照的含金量不算高。不过随着我国实力越来越强,相信中国护照会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分量。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宋纪》

《清史稿》#清政府#护照#中国收藏

后来到了清朝末年,虽然从清朝的统治者到普通百姓,对于西方人都持鄙视态度,称他们为“夷人”、“番邦”,但是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之下,依然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西方人。 在清政府中需要出国的官员越来越多,而随着通商港口的开放,外出闯荡的商人或者劳工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已经凸显出个人护照的重要性。

▲清朝护照

02

在经历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下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此后又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签订,香港澳门都被割让,各国租界也越来越多。 中国国门一开,欧美各国的西方人接踵而至,是游历经商也好,搜刮掠夺也好,总之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时都手持本国护照。

《清史稿》中记载,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始定传教之人须薙须服中国衣冠,其入内地,预领中、法合同护照。”但由于国力贫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护照上的盖印,甚至都不需要中国政府来肯定。

▲清朝传教士旧照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开始为初始的官员或者出国的商人,采取一人一份的形式派发护照。因为当时没有普及照相技术,所以在这种护照上没有照片。 但是如果没有任何身份的证明,却也不保险,所以护照上会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将护照持有人的外貌体征描述一番,以便相关部门查验辨别。所以那个时候的护照上,往往写了很多字。

03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中国驻美公使吴廷芳签发了一份护照,这是当时最大的一张中国护照,长达78厘米,宽56厘米。上面就详细地描述了护照持有人的身份、外貌、工作职责等等内容。

▲清朝护照

在那个时候,很多国家的护照上都会以本国的文字附上声明,清朝发放的护照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清朝的护照上是如何写声明的呢? ——“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网友表示,看起来倒是比如今还要硬气。这27个字虽然看上去十分硬气,但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低,所以很多国家根本不承认中国护照,许多华人即便是拿着朝廷发放的护照,也会被拒绝入关。

发放护照的部门和官员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事,将这些字写在护照上,不过是勉强维持所谓天朝上国的面子而已。清朝统治被彻底推翻之后,由清政府所发放的护照便作废。

▲民国时期护照

本来,清朝护照作废后,该由民国护照全面取而代之。但是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忙着军阀混战,因此清朝廷发放的护照,还沿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一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才正式颁布了一项《护照条例》,把全国的护照样式和内容进行了统一。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护照也在不断改变。最初我国护照只能有10来个免签国家,到现在为止已经有71个免签国或地区。在一本小小的护照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呈现。现在大家都用护照的免签国家数量来评价含金量,从这方面来看,我国护照的含金量不算高。不过随着我国实力越来越强,相信中国护照会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分量。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宋纪》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