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字迹的发现,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墨字全部出现在柏木和红松制作的构件上,砍制手法全部都是与宋代相近而与明、清相去甚远。可以判断此殿初建时是使用柏木作柱,红松制梁材及斗棋等。而杉木为清代所抽换,在制作时代较晚的杉木构件上,均未发现墨字。字迹绝大部分出现在殿内部不易腐朽的构件上,可视为原件原位未曾改动过。这些发现,当时就引来国内外专家重视,不断有人前往考察研究。
“文革”十年,上海市文管会在大殿放置了距今五千多年的上海古人骨骸和鸦片战争时期吴淞口的抗英大炮,将之当做库房之用,使文物免遭破坏。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工作启动,1996年在上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务院批准以后,真如寺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真如寺大殿,广达法师说:“江南多雨。而这大殿的木梁,承重数百年,却不见霉烂,可见当年的工艺很考究。遇到暴雨天,即使大殿内进了水,也很快会干。目前我不知道地砖之下,大殿的地下部分究竟是怎么营建的,感觉工艺一定不一般。”就江南仅存不多的元代建筑来说,真如寺大殿的价值,目前恐怕仍被低估了!
对于上海这座开埠177年的城市来说,绝不缺乏比开埠时间更为久远的建筑。这些古建筑,值得“阅读”之处颇多。许多古建筑需要继续深入推敲,反复“阅读”。
譬如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即使以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来算,迄今也有千余年历史。
而如今我们所见的龙华塔,塔底曾在清代光绪年间毁于大火,1926年被雷击中,1937年被日军飞机轰炸多处中弹。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大修龙华塔,拆除民国时期所建不符原塔风格的部分建筑,以及明代改装的石梯,恢复木梯。施工中,在檐角上发现宋式砖拱额枋和鸳鸯交手拱,塔下又发现宋代瓦当。与真如寺大殿的修复如出一辙——龙华塔的修复工作本身,无异于一次考古发现的历程。
无论喧嚣与宁静,它都在这里
广达法师说,真如寺修复委员会来到以后,无论寺内寺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寺内,进行了寺院扩建工程,新建了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室等,更矗立起一座高50米的九级元式方塔,使庙宇的建筑面积比修复前扩大近30倍,再现了真如寺的寺容。
寺外,从铜川路马路拓宽,到1996年开出水产市场。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铜川水产市场一时繁华。2016年,水产市场终于告别铜川路。
真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韶春说,真如历史上有指挥抗战的十九路军范庄军部、有弦歌不辍的国立暨南大学,乡贤名人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学谦、有号称“中国现代银行之父”的张嘉璈,都是中国近代史值得书写的一笔。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真如人将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如今,真如寺外铜川路、兰溪路一带颇为宁静。然而,轨交14号线工地和原铜川水产市场位置的工地,以及不远处一些真如副中心先已建成的新建筑两相映射,显示出此地未来将有一番新的繁华。
8月18日,上海市政府举办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专题发布会上,专门提到铜川路水产市场将转型建设“壹街区”项目,主要功能为产业、商业、居住、文化等,预计“十四五”末建成投入使用。
距离真如寺不远的红旗村,作为全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的试点,正在打造“真如镜”项目,预计2023年开业。无疑,比起占路经营的铜川路水产市场,以及周边热闹一时的水果批发市场、曹安市场等来,真如以及整个大普陀的业态,都在转型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