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中,后妃文化是说不尽的话题。后妃,被高高的宫墙与民间社会、世俗生活,与男人世界隔离开来,使她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整个封建社会,后妃总体上处于被动地位,多数人成为帝王争权夺势的牺牲品,或被作为帝王的玩偶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依附于帝王而存在。但是有一些后妃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向传统的礼法挑战,向专制的政治挑战,她们弹奏出一曲曲音色各异、情调有别、动人心魄的封建专制的变奏曲。一些诗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及后妃本人,通过诗词书写大量的后妃幽怨的生活,这些诗词,成为了中华诗词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抹靓色,虽然大多显得苦涩。
从吕后到慈禧,两千年的封建宫廷文化,就因为有了这一批桀骜不驯的女性,使那单调的、专一的男性帝王文化改变了颜色,改变了曲调。这变奏曲是后妃们的抗争,显示了中国古代妇女杰出的政治才干。有一些后妃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尤以武则天为代表,她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代的唐王朝,在那当时和后世人们啧啧称羡的盛唐时期,就敢于通过精心策划把男性的皇帝推下龙椅,自己戴上皇冠,自立王朝、自建年号、自称大周皇帝,而且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些须眉男子除了对她是一个女人不服外,对她的政治才干无不心服口服。中国古代公然称帝的女皇帝,虽然只有武则天一人,但是有不少后妃虽然没有称帝名义,却在幕后指挥,某些皇帝的行事不过是秉承后妃的意志或听从后妃的主见罢了。这种情况乃是中国古代后妃文化中一种很有意思的景观。可是,这样的后妃毕竟是太少了,一些后妃都沦为了宫斗、 陪葬的牺牲品,绝大多数后妃幽怨成疾, 黯然离世。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写贾元春被选入官为后妃,回家探亲,曾道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又道:“田舍之家,薤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贾元春的话道出了后妃们普遍的苦恼。她们虽然披锦裹绣,食山珍海味,居富室华屋,但是她们就像被关进囚笼养起来的珍禽一样,永远失去了自由。皇帝如能对她们加以宠幸,她们的精神 还有所着落。假如皇帝对她们也“无暇顾及”,那么一年到头,她只能形影相吊,在寂寞与悲哀中苦熬岁月。而后宫粉黛千百,能得到皇帝宠幸者又有几人?所以多数宫妃的命运实无异于囚徒。 唐代杨贵妃专宠,后宫其他嫔妃不得见皇帝一面。有美色者则被锁于别宫,实与囚徒无异。上阳宫即是囚禁嫔妃的地方。对这些嫔妃的悲苦命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曾以《上阳白发人》为题分别表达了他们的愤慨之情。白居易诗中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元稹诗中写道: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闹不得偷回避。良人顾望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一得预更衣,九配深宫作宫婢。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
远嫁匈奴的王昭君,行进在大漠孤烟的路途上,曾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悲怀:秋木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沈,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侧伤。
所以唐代诗人张祜写道:“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白居易则对造成王昭君悲剧的皇帝进行了谴责,他的《昭君怨》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