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后来的曹丕时期,曹魏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稳定,因此,对政局影响力大小的天平便从战时的“武”转向了“文”。二、接下来要说的便是曹丕的“重用门阀”
曹操死后,为了统治,接替曹操成为魏王的曹丕就采纳了颍川士族陈群的建议,实施“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对曹操的“唯才是举”方针的制度化,但不再只是“唯才”,还要有“品行”,但九品中正制也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曹丕为了拉拢士族的手段,表明曹丕对门阀的重用。
曹丕重用门阀,除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外,还有就是“交易”,同他的父亲曹操一样。
曹操为了统治,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以纳人才,而人才要有一条向上走的路,所以帮曹操,这是一场“交易”;曹丕为了统治,设立“九品中正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门阀对官场的垄断,所以朝臣支持曹丕称帝,毕竟在朝廷中,几乎每一位大臣身后都有着门阀士族的影子,这同样是一场“交易”。
虽说这两场都是“交易”,但曹操的“交易”得来的是曹魏,得来的是大权在握。但曹丕的“交易”却是无奈的妥协,他得到的是 “称帝”,但是失去的却是权力,更是后来曹魏的覆灭。
曹丕不是没有雄才伟略,但是对比他的父亲曹操,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曹操虽“唯才是举”,但是他知人善任,他知道什么人该用,该怎么用。曹丕却不知道,他重用了父亲让他提防的司马懿。
因为能接手曹操的位子的不只有曹丕一人,曹操还有曹彰、曹植、曹冲、曹昂等等许多优秀的儿子。
所以曹丕为了能够接手曹操的位子,他就得拉拢朝中势力,而在当时,门阀士族的势力已发展壮大起来了,如果可以获得门阀士族的支持,那他就可以远超其他兄弟,接位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所以为了获得门阀士族的支持,曹丕就得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曹操的儿子们却不同,虽然他们都十分优秀,但是对比他们的父亲曹操,他们都还只是一群毛头小子而已,曹丕也是。因此,他们之间的争夺,就给了门阀士族一个达到目的的机会。
而在曹操的长子曹昂被杀后,接下来的曹丕便是既占嫡又占长了,而且他文武双全,擅长权谋,十分优秀,如此的他还有何担心的呢?当然担心,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能人”,不止自己能力极强,生的儿子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特别是嫡三子曹植,曹植的文学造诣,冠绝三国,所以下面有那么多的弟弟如狼似虎地盯着,曹丕压力不大才怪。
曹丕要登位,就要得到朝臣及其身后门阀士族的支持,他既占嫡又占长,本身又十分优秀,这是他的一大优势,门阀士族需要在曹操的一群优秀儿子中下注,谁能带给他们更大的利益,他们就投谁。
而被曹操送到曹丕身边教导曹丕的司马懿,就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司马懿这个贵家子弟,便在曹丕和门阀士族之间充当了连接的纽带。而且向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就是一个出身世家大族的世家子弟,在加上司马懿的周旋,曹丕和门阀士族的之间就达到了一个看似双赢的结果。
那就是曹丕接手了曹操魏王的位子,然后又称帝,建魏国;门阀士族得到了垄断官场的权力和发展自身的好环境。
在说到司马懿的时候,想必大家也隐约看出来了吧?历史上司马懿就是魏国四代重臣,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魏灭后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曹操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所以对司马懿极为忌讳,而且嘱托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一个甘为臣下的人,必定会干预他们曹家的家族之事,让曹丕对司马懿要有提防之心。但是曹丕和司马懿关系极好,对司马懿十分维护,让司马家的势力越来越大,给曹氏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