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唯才是举,到其子曹丕重用门阀,曹魏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0-11-18 14:31:33 作者: 从曹操唯才是

说起曹操这个建立了曹魏的三国霸主之一,他的“唯才是举”可是出了名的,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曹操那是求贤若渴所以“明扬仄陋,唯才是举”,但是到了他的儿子曹丕时期,却为了一时的统治需要, “重用门阀”,其中种种原因,着实让人好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曹魏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一、咱们便先从曹操的“唯才是举”说起

正所谓“人才”是第一资源,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这是汉代统治者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吏员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的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是察举制的人为因素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到了末期,它的弊端就十分明显了,那就是这选官是由世家大族所控制的,所以汉末时的世家大族可以说是垄断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曹操自身就是一个能力极强的人,但是如果要称霸天下,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的话,光凭他自身的雄才伟略当然是不行的,所以需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团队。而这个团队,需要的自然是各种能人异士,就是人才储备。 那这能人异士从何而来呢?世家大族吗?答案却是否定的,至于原因,下面便由笔者给大家一一分析。

首先便是家世。众所周知,曹操的养祖父是一个宦官,就是太监,所以那些士族是极为看不起的。还有就是,虽然说汉末宦官专权,曹操的家世也不低,但是对比起出身“四世三公”这样的顶级世家,而且还是一方强大诸侯的“袁绍”来说,还是差了很多的。

曹操与袁绍幼时便相识,可以说对彼此都算是很了解的了。所以一旦两人都成为这天下的竞争者,那些世家大族会偏向哪一方,曹操心里非常清楚。那些世家大族支持的绝对不会是他这个被他们所鄙视的宦官之后,而会是那出身与他们相同的“真豪门”袁绍。毕竟就他跟袁绍比起来,在那时无论在哪一方面他都是不及袁绍的,所以世家大族肯定会支持看起来能给他们带来更大利益的袁绍。

这些世家大族在汉末绝对是一方强大的势力,拉拢不了这些势力,没有人才储备,曹操就得另想办法,要不然敌强我弱,他就会变成逐鹿中原的诸侯中的淘汰者。

曹操很聪明,他的眼光并不局限于他那一阶层的世家大族,而是往下看。虽说世家大族具有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和雄厚资本,但是天下如此之大,人才亦不可胜数。除了世家大族,其他地方就没有人才了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是被这些“世家大族”强压着,出不了头而已。曹操看得明白,他自己需要人才,而人才又确实存在,只不过那些人才需要一条路,一条往上走的路。所以他便实行“唯才是举”,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开辟出一条新路,以便人才可以涌向自己。

于是,求贤若渴的曹操颁布了《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等一系列“招贤令”来不拘一格纳人才。从曹操所作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中的那一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便可看出他对人才的渴求。凭着这些“招贤令”,曹操吸纳了许多人才为自己效力。

曹操的“唯才是举”,不止是任用了低阶层的人才,如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大将于禁和乐进等;更是重用降将,如在官渡之战投降的张郃,曹操重用他,他便为曹操开辟疆场,反过来对付袁绍,曹操的这招“他山之石,可攻玉”实在是用得好。其他的又如徐晃、张绣、贾诩、张辽等,他们哪一个不是为曹魏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呢?

曹操时期,也是政权初建之期,那时是三国混战,曹操选择用“唯才是举”来招纳人才,是充分地分析了那时的局势,考虑到了各方面的情况,还有他不如劲敌袁绍之处。

但是,当曹魏政权已定,曹操所倡导的“唯才是举”就不能满足时下的统治需求了。而且曹操当时用“唯才是举”这个办法来招纳人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世家大族不支持他,所以他便抑制和打击世家大族,而且在那时,人才的多寡对一个势力的强弱和发展动力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唯才是举”这个方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