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在利益分歧中,躺赢的魏惠王

2020-11-19 08:55:36 作者: 资治通鉴:在

【原文】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资治通鉴》周纪一,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

【译文】魏国大夫王错逃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内乱,可以乘机攻取。”韩懿侯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地方交战,大败魏军,包围了魏国都城。赵成侯说:“杀掉魏,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割地退兵,这对我们两国是有利的作法。”韩懿侯说:“不妥。杀死魏国国君,是强暴;割地后才退兵,是贪婪。不如让两人分别治理魏国,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不如,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成侯不同意。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军队乘夜离去。赵成侯也只好退兵归国。魏于是杀死公中缓即位,是为魏惠王。

【分析】

这是魏国历史上最凶险的时刻之一,最后竟躺赢,平安落地。

一、故事背景

公元前371年,魏武侯魏击去世,因生前未立太子,他的两个儿子魏罃(yīng)和魏缓互相争夺君位,国内大乱。

魏国虽然发生内乱,但依旧是三晋第一强国,赵国次之,韩国垫底。

二、魏国国都是怎么被围的?

在这场争斗中,魏缓处于下风,逃亡到达邯郸,请求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位。

支持魏缓的魏国大夫王错逃到韩国,请求韩国出兵助魏缓夺回君位。

再加上支持魏缓的魏大夫公孙颀游说,韩懿侯联合赵成侯趁魏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发动闪电战围住了魏国都城,准备启动斩首行动。

行动前,必定是商量一下得手后的利益分配问题。

赵成侯的方案是:杀掉魏罃(yīng),扶植魏缓为国君,两家再割取魏国一片土地后退兵。这应该是魏缓出逃赵国时,对赵成侯的许诺。

韩懿侯的方案是:不杀君,也不割地,将魏国一分为二,让魏罃(yīng)和魏缓分别治理魏国,成为自己控制着的傀儡政权,继而达到分化削弱魏国的目的。

三、为何韩、魏两国没有吃掉这块嘴边的肥肉?

原因是心怀鬼胎,利益分歧,又都没有独自吃下魏国的胃口。

赵国的计谋是:杀掉强势的魏罃,扶持处于弱势的魏缓上位,好处有三:

第一,本无望君位的魏缓必定感谢赵国,即便割地也是心甘情愿,舍小得大;

第二,赵国得到割地后自己能消化掉,便于扩大领土;

第三,魏缓现在势力不强,欲控制住魏国局势,必定要借助赵国的帮助,赵国又可从中获取更多的潜在利益。

韩国的情况是:由于韩国军事势力较弱,即便获得魏国割地后也难以控制住,反而会是个烫手的山芋。魏国毕竟是第一强国,等他缓过劲来,不仅会夺回丢失的割地,还会借机吞并韩国的国土。

赵国提出杀掉魏罃,扶植魏缓,那么此后的魏国必定亲赵,反而不利于自己。倒不如,分别扶植魏罃和魏缓为西魏和东魏国君,让魏国陷于内耗之中,再逐步分化。

第一,自己不会因为出兵控制割地,导致国内兵力空虚,也不会遭到魏国的反扑;

第二,自己邻近魏国中心地带的城池,会变成两魏的边塞,有利于自己国土不被吞噬;

第三,可利用分化后控制住的魏国与其他国家抗衡,坐收渔翁之利。

这是阳谋加阴谋的合体之作,符合实力弱、胃口小的韩国利益。

赵国自然是不同意韩国的方案。因为这个的方案太有利于韩国了,便于弱小的韩国崛起,这恰恰是赵国不想看见的。

四、为何韩、魏两国连夜退兵?

赵、韩两国能打到魏国国都,是因为采取了闪电袭击,而此时魏国各地勤王的兵力正在赶来。

由于韩、魏均是国君亲征,时间久了粮草不足,国内兵力空虚,会发生变数,邻国也会趁虚而入。

韩懿侯见一时谈不下来,连夜撤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