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交战,在于谋略。自古以来,无论哪朝哪代,战争从未停止,最初两军交战之时,以人数作为取胜的关键,而后,渐有谋略。中国古代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军事家,他们其中有人甚至身体孱弱,根本不能行军打仗,但是在战争爆发时,他们的重要性有时候可以超过百倍千倍的兵力。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以唐朝最为兴盛,然而就在唐朝建立之初,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更是拥有一个拥兵十万的李轨虎视眈眈,彼时彼刻的唐太祖李渊既想除之而后快又苦于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整日为此辗转反侧。
然而,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难题最终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解决,并且还不费一兵一卒,那么,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氏天下
隋朝末年,隋炀帝昏聩无能,性喜奢靡,全国百姓在严重的苛捐杂税的逼迫下苦不堪言,正当此时,各地官逼民反的起义不断拉开序幕,而这时候,民间又流传着“李氏当王”的箴言,这就越发刺激了各地农民起义的开展。
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对“李氏当王”的谣言坚信不疑,几乎所有人都在寻找着身边姓李的有识之士,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伯乐,将未来的千里马国军给提前找到。
当时最被众人以为最能够印证“李氏当王”这个传言的人是瓦岗寨的李密,李密本就出身高贵,是贵族之后,而他本人又颇有才华,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农民起义爆发之后,他率先举起义旗,在瓦岗寨招收天下英雄,共同反隋。
李密
除此以外,为了赢得民心,他接受无辜的百姓和难民,将他们妥善安置,因此,当时的李密既有实力又有民心,因此几乎被公认为是能印证“李氏称王”预言的人。
只是,谁也没想到,之后不久,李密竟然被李渊的军队击败,他也被俘虏,而后成为了李渊的部下,但是后来又因为心有不甘,进行反叛,最终为李渊所杀。
这时,李渊又成为第二个印证这个预言的李姓之人,但是除了李密和李渊之外,还有一个姓李的人也被怀疑有可能是印证这个预言的李姓之人,这个人,就是李轨。
瓦岗寨
李轨其人
李轨出生甘肃武威,家中条件尚可,自己也是文韬武略,无一不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都闹起了灾荒,而李轨却将自家的粮仓放开,供难民温饱,因此,赢得了周围所有人的拥护,而这也成为了他反隋的第一支队伍。
李轨其人,眼光长远,胸有谋略,其实当时他早已经看透时局,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他不主动开仓放粮,等到形势控制不住时,家中的粮仓也并不见得能够抱住。与其如此,不如自己主动出击,这样一来,不仅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名声,也为自己之后的反隋行动做了一个铺垫。
而后,李轨和同乡起义,被推举为盟主,后自称河西大凉王,不久之后,他很快攻下河西五郡之地,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与此同时,李渊起兵晋阳,而后迅速攻陷洛阳,狭天子以令诸侯,正式开始了他的争霸之路。
之后的几年,李轨和李渊都在忙着吞并其他的反隋势力,壮大自己,在此过程中,李渊更胜一筹,不仅手握正统皇权的继承人,而且麾下能人众多,又实力雄厚,很快吞并了除李轨之外的其余反隋实力。
而李轨手握十万兵马占据武威有利地势,虽未能称帝,但是也给远在洛阳的李渊狠狠在心口扎下了一根刺,因为彼时的洛阳和武威远隔千里,长途奔袭,只能是以自己的弱势去迎接敌人的优势,但是如果不去打这场仗,李渊的帝位就始终有所不足。
毕竟疆土还未完全收拢,就在李渊辗转反侧,想讨伐却又担心打不过,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却挺身而出,扬言自己能够解决困扰李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