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荡寇志》中的最后部分,出现了两个小人物。他们是以船为家、以水为生的兄弟,勤劳本分、生活穷困,如果没有天降福泽,估计一辈子只能窝在长清县的河道中,捕鱼载客、勉强度日。然而,命运似乎对这对兄弟格外垂青。他们载着两位客官前往大清河时,竟然生擒了梁山魁首呼保义宋江,因此而加官进爵、命运大改,从一文不名的渔夫摇身一变,成了长清县的防御。更为有趣的是,宋江得知兄弟二人的姓名时,仰天长叹,留下了一句无比苍凉的遗言。
两位小人物的故事发生在该书第六十七回。官军荡平梁山后,最高统帅张叔夜清查名册时发现,除了魁首呼保义宋江之外,一百零七位梁山头领或斩、或擒、或故,皆已伏法,随即对云、陈两位主帅说道:“梁山贼目尽灭,岂能放任这元恶渠魁漏网不顾,二公可知其去向否?”云天彪回道:“梁山本寨已平,党羽势力中唯有盐山一路还未剿灭,料想此贼必投盐山而去,可速派人沿途追击。”陈希真补充道:“此贼被小女伤了一目,样貌最好辨识,可速绘图像传知各处,严行查缉。”张叔夜采纳了两位主帅的建议,一面命人率部向盐山方向追击,并顺势歼灭残余匪寇,一面广下海捕文书,知会各地府衙、关隘严查。
原来,宋江自二关之战失利后,察觉大势已去,随即在密室中和智多星吴用商议逃跑事宜。经过一番谋议,两人决定,由宋江带小头目史应德从后关密道逃出,先期赶往盐山落脚。吴用留在寨中稳定军心,等战到最后一刻时,再借用戴宗的神行之术迅速脱身。由于此事过于机密,不仅寨中众头领无人知晓,就连宋太公也被蒙在鼓里。此后,在史应德的搀扶下,宋江窜山越涧,在数十万官军围堵的缝隙中顺利逃出梁山,沿着峭壁林立、荒草榛棘的山隘狭道,一路向盐山方向奔逃。
宋、史二人一路风餐露宿,虽然走得全是偏背的小路,夜间投宿也是专拣偏村小落,但满耳听到的都是议论梁山的长短。在这一路上,宋江提心吊胆,夜间投宿时也不敢正面见人,以犯疾为由将自己的面部裹得严严实实。睡觉时也总是提着半个耳朵,稍有动静便心惊肉跳、浑身冒汗,天微微透亮便急促赶路,一个安稳觉都没睡过。一日,两人行至长清县北境的一处野渡,天已大黑,前无渡船、后无村落,宋江心中十分焦急。二人立在岸边左右徘徊许久,忽见远处芦苇荡中有微弱的灯火之光,不觉心中大喜,急忙上前叩篷搭话,要雇船赶路。
船上的渔夫是一对勤劳本分的循良百姓,在河道中捕鱼载客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相当穷困。听闻两位客官要雇船前往大清河,心中大喜,说道:“只要客官多给些酒钱,我们兄弟现在就送两位前往。”宋江听后也是喜极望外,不管不顾一脚踏入船篷,随便吃了些东西倒头就睡。两位渔民兄弟见有钱赚,也不顾不上身疲力乏、月高天黑,撑篙驾橹、摇船开拔。谁知,行船途中,睡得迷迷糊糊的史应德立在船舷小解时,被船老大无意间一篙子打落水中。两兄弟见状,急忙跳下水中捞救,怎奈河水湍急,史应德早被冲得无影无踪。
两兄弟见闹出人命,唯恐吃官司,急得心中冒火、团团乱转,急忙把船靠在岸边商议对策。正当二人无计可施时,忽听在船舱中熟睡的客人说了句:“军师,你看是从盐山起兵打杀呢,还是逃出海外再做计较呢?”船小弟听后大惊,进入舱中细看了一番后,惊喜地对船老大说道:“兄长休慌,我前日进城卖鱼时,听说经略大将军有海捕文书传到,那梁山魁首是个半瞎的黑矮子,与舱中客官样貌无二。若将他擒献官府,不仅有巨万赏钱,还要封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