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嫡母、庶母、乳母”,浅析唐朝皇储的“共母”现象

2020-11-19 14:30:23 作者: “生母、嫡母

在我国封建时代,一般富庶之家或权势之家的男主有不多妻妾,而他的儿女们在这一大家子里头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就拿母亲而言就有多种不同称谓,亲生的“生母”;嫡子女称父亲的妾为“庶母”;庶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如果还雇有奶妈的就会有“乳母”,另外若生母早逝的话,父亲还可能会给孩子指定一个“慈母”(养母)。

这种繁杂的关系就形成了“共母”现象。本期我们回顾封建时代的巅峰时期的朝代—唐朝,看看处于社会结构最顶端的皇室,探寻深陷权利漩涡的皇储(皇太子)们与他们的“共母”关系。一、皇储的生母

1.割裂的骨肉—皇储与生母疏远的关系

其实并非只有皇储如是,所有的皇子都一样,一出生就要离开自己的生母被一群奶妈扶养。除了重大节庆,一年下来也见不到亲娘几面。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后宫的嫔妃主要职责侍奉皇上以及传宗接代,养育后代并非她们的分内之事。

史称唐高宗在武昭仪产子七天后便宣她侍寝,虽说口味重了点,但也足见当时的嫔妃是只管生不管养的。第二点,担心皇储从小就对生母产生依恋,他日如登基为帝后唯母命是从,导致后宫干政的结果。前朝针对这点,甚至会采取立储杀母的案例。第三点,唯恐母子感情日渐紧固,日后为帝时会对外戚委以重权,造成外戚专擅而危及皇权。

以上第二、第三点都是有前鉴的,从维护皇权根本利益的立场看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生母,从降生之日始就要长时间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生母的陪伴,这种母爱的缺失,是他们日后难以弥补的。

对于皇储而言,一旦被册封为太子就要移驾东宫,和生母相见的机会就更少,因此他们对生母的印象相当模糊。也难怪刘子鸾临终长叹:“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家”,帝王家的苦楚实在是与生俱来的呀!

2.母凭子贵,子以母荣—皇储与生母祸福相依

玄宗为太子时,纳妾潞州的歌女赵氏并生下了李瑛。直到玄宗登基李瑛成为皇太子,赵氏被册封为丽妃(玄宗废皇后之后就再未立后,妃在后宫地位最高)。赵丽妃过世后,玄宗宠幸武惠妃,且与惠妃生有数名子女,李瑛太子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时,李瑛终于遭到武惠妃设计,被废为庶人并遭杀害。由此可见,皇储与生母在情感上虽然没有过多的交流,但他们的政治命运却是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母亲得宠则子容易得到皇储位,子得立储则母亲有倚靠。反之,母亲失宠则子位难保,子失储位则母亲必受牵连。

根据碑文及墓铭考所总结的成果来看,纵然皇储与生母情感上生疏。一旦皇储成功继位,还是会尊敬生母。所有唐代帝王的生母都有尊号,仍在世的生母都尊为皇太后;已逝世的生母加谥号并合葬于先帝陵。即便生母出生卑微,也会被尊为皇后。

皇储李豫的生母是掖庭宫女出生,当李豫登基为唐代宗后,追认母亲为章敬皇后。虽说这些可能只是礼节上的形式,并不代表皇帝的本意,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他们对生母并无怨念。如果真的有怨念,也只是对武则天一人而已。由于武氏身份特殊,与其他皇储生母不具有共性,故本文不做赘述。

二、皇储与嫡母,庶母

1.嫡母无子,庶子相安

唐代共有32位皇储,其中14位是以庶子身份入储。这14位皇储所面对的嫡母多为无子的中宫,除两人夭折外,有8位成功登基。因此可以说自身无子的嫡母对庶子皇储还是比较好的,可能是为了将来皇帝殡天后给自己留个好结局。而作为庶子皇储,自身的地位并不稳定,也需要后庭和朝臣的支持。嫡母恰恰拥有这两方面的资源。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