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名曹吉利,字孟德,乳名唤作曹阿蛮,死后谥号为魏武帝,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图表 1乱世的枭雄曹操
正史中,建安十八年及公元213年,曹操手下谋士毛玠建议奉天子以令诸侯而并非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罗贯中老师在小说中的贬曹之笔)。在毛玠的建议下,曹操以天子刘协的名义征战北方,对内讨伐 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讨伐了南匈奴、乌恒、鲜卑等,立下了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功绩。但恰恰因为这份成就造就了曹操奸雄的形象。
而我在这里讲的是,枭雄——曹操。
图表 2黄巾起义
年少时的曹操喜好行侠仗义、放荡不羁。不研究学术反而对武艺和兵法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和才能。为他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光和三年,曹操在免去顿丘令后,又被任命为议郎。此时曹操见到奸邪之徒得志,忠良之士却不能被委以重任的情形。曹操多次上书进谏,但很少有被采纳。如此一来,曹操便知东汉朝政的日益腐败无法得以匡正。
在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中,曹操与皇莆嵩等人联合起来讨伐黄巾军。战功赫赫,平定黄巾之乱给后,被迁为济南相。但是当时因为政治的腐败,各地出现了用钱买官的现象,此时的曹操被朝廷徽还未东郡太守,又拜曹操为议郎。但此时的曹操不愿与豪权同流合污,遂生病为由回到家乡暂时隐居。后因 汉灵帝巩固统治设立西园十八校尉,被任命为曲军校尉。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后,董卓受召入京,废除汉少帝改为弘农王,然后扶陈留王刘彻上位称为汉献帝。又称自己为国师,便开始自己掌控朝政。而曹操不愿与董卓合作,害怕董卓会加害自己,便逃出洛阳,直至陈留。此后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在正史中 建安十七年时曹操已经是"参拜不名,佩剑上殿"。建安二十一年复被册封为魏公,名义上依旧"汉臣"但是实际上与皇帝一般无二,只是没有称帝。在曹操暮年时,手下群臣都劝其自立大魏皇帝,但因曹操并不想废汉献帝而自立,便作罢。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洛阳后,他的儿子魏王曹丕废除汉献帝自立大魏取代了刘家的汉朝,并称曹操为魏武帝。
图表 3暮年位极人臣
曹操征伐一生从未称帝,要论他为"汉贼",可他试图用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腐败的政治。讨伐内外使北方平定以至于汉的江山没有四分五裂,稳定了东汉朝政的局面。唯才是举,举贤纳士不问出生。在经济方面屯田 改革户籍,兴修水利,提倡廉洁。时东汉末年动荡的经济得以稳定。
可评他为"忠臣",被封魏王实则与皇帝一般无二,即便并非其本意,但所谓树大招风尔。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何况被儿子曹丕追尊为武皇帝。
《三国志》称曹操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当之无愧的枭雄,而非奸雄。
不论功成名就,且论曹操的才华,从他所著作的《孙子略解》、《兵书摘要》、《孟德新书》来看,他对于书法兵法也颇有研究,但是,其文学上最大的成就还是体现在诗歌散文中。但是曹操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是全都是乐府诗体。而且大多表现为表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的著名诗歌较为流传的是《对酒》、《短歌行》。这些诗歌都体现出他理想中的朝廷是贤君良臣的朝廷。
他的诗歌并不没有辞藻华丽,反而极为朴实,但是这样更显得诗歌感情深挚。
图表 4曹操《短歌行》
略过诗歌,曹操还是一代书法大家,但由于他的传世书法作品较少的原因,导致他的书法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唐人书评中点评曹操的书法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字体娟秀美丽。但是曹操虽然书法记号,但或许因战事,朝廷政事,而疲于忙碌导致他的传世作品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