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琪:从铁路工人到著名作家| 纪念阿凤诞辰100周年

2020-11-20 14:29:45 作者: 王忠琪:从铁

《信号》创作于1957年初,是阿凤从写新人新事发展到塑造人物形象的转折点,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老工人形象。从主人公老信号工张叔的身上,显示出我国五十年代初期工人阶级鲜明的时代特征:翻身后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首先,作者一改以往陈旧的表现手法,注意对生活中素材的提炼和艺术的处理,特别是注意选取那富于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细节,加强对人物的刻画。作品开头部分就写得十分精彩,通过张叔和儿子文俊寥寥几句普通的对话,便把张叔朴实、无私的思想面貌揭示出来,使主人公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作者以动写静,选取了几个关键性的行动和动作,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张叔听到儿子文俊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消息一节是作品的重点,作者没有采用泼墨似的渲染,而是通过张叔几个富于表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张叔没有掉泪,只是说话的语声有些嘶哑,反而用话安慰大家,详详细细问起文俊牺牲的经过来——张叔站着,像钉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的脸,迸发着一种不常见的光辉,有着塑像般的庄重与尊严——他默默无言地走过去,关上文俊的屋门。几个动作,动中见静,把一个饱经风霜倔强老工人极端悲痛的复杂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再者,作者没有概念化地去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突出了人物的感情色彩,使张叔的形象既真实又富有人情味。文俊牺牲后,张叔便把满腔的心血倾注在徒弟身上,像对待儿子一样真诚地看待他们,感情上才会出现大起大落。张叔常常把徒弟请到家中,喝上几杯酒,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食堂里卖给徒弟的菜不新鲜,他疑惑是剩下的,竟跟人家吵起架来;因为徒弟没有下楼打水这件小事,他十分气愤,翘起憨厚的嘴唇,伤心地说:“两好换一好,心换心,年轻人哪能这样惜力呀!”作者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张叔的感情色彩,不仅没有损害人物形象,反而使之更真实、丰满,有着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标志着阿凤创作成熟的是短篇小说《老手艺人》的问世。作者开拓了自己的创作领域,塑造出一个不被人注目,当时文学创作中还没有涉及到的老手工艺人的典型形象,丰富了文学形象的画廊,为五十年代工业题材的创作带来了一股新空气。作品主人公老李叔大半辈子是在旧社-会里渡过的,思想深处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他手艺高超,精明强干,但又总想出人头地,拼命想往上爬。他曾先后两次雇来手艺人,开办起小作坊,“有十分的力气不敢使出九分来”,实指望小作坊越 干越火爆。然而,小作坊却是每况愈下,不是资金周转不灵,就是市面萧条,生产出来的毛笔卖不出去。结果,两次开业均告倒闭。老李叔自信又很容易满足,他信奉着手艺人到那里也吃的开的人生信条,就是到大字号里耍手艺,也要摆出一幅大工匠的派头,每日照样不误地去蹓鸟。当掌柜的当面奉承他几句,喝几杯酒,背地里给几个钱,真是“小庙神仙,受不了多大的香火”,他就满足了,干活就更卖力气。他逢人就爱吹嘘“过五关,斩六将”的业绩,忘却了起早贪黑,打夜作累得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和小作坊倒闭的痛苦。他有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老李叔到处碰壁,从不觉悟,更不敢正视现实。他时刻想往上爬,出人头地,但每次都摔得鼻青脸肿。他想靠耍手艺来维持生计,又被解雇,最后穷困潦倒,大年三十,全家人连吃顿饺子都为难,最后还是街坊帮忙,才算勉强渡过年关。生活无情地折磨捉弄着老李叔,而他又从不敢正视黑暗的社会现状,逢人只是报怨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求其到老有碗粥喝就行了。”作品通过一个饱受世态炎凉的可悲可怜的小人物命运,反映了旧中国广大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痛苦的历史。同时,作品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老李叔解-放以后的生活,说明像老李叔这样的人是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教育后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加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正当阿凤在探求中有所创新的时间,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右运动迎面打来。文艺界的风浪起伏以及同辈工人作者的跌坠伤残,使一向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阿凤惶恐不安,他刚刚伸向生活深处的触角又被迫退了回来,阿凤的写作更加严谨小心,作品逐渐减少了,在艺术上也有些停滞。在很长的时间内,阿凤把主要精力花费在采访模范人物身上,配合政-治运-动写了近似新闻报导式的人物速写。就题材而言,似乎可以说较为广泛了,但从艺术上来衡量,很难说有多大的价值。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阿凤从惶恐中摆脱出来,陆续发表了几十篇散文作品,就数量说,远不如五十年代初期,在质量上也有一些上乘的佳作。阿凤在表现手法上很用心,他除了保持着以叙事为主的特点外,抒情的色彩加强了。注意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细心的读者还可以看出,阿凤在写景和刻画人物的技巧上,明显地吸收和借鉴了著名作家孙犁先生那行云流水、明丽天然的特色,使人在明白如画的叙述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就阿凤这一阶段的散文创作整体而言,从中很难发现在思想上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的迹象。我们用“文如其人”来说明阿凤,应该说是贴切的。带着铁镣跳舞,在创作上很难取得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