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打完仗,为何全身汗湿也不脱盔甲?常遇春的教训不能忘

2020-11-20 16:55:05 作者: 古代将军打完

众所周知,古代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但要有过人的武艺与敢于拼杀的勇气,还要有一件趁手的兵器。正所谓“刀枪无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与其畏缩不前,还不如抢先一步击杀敌人,只有这样,才能搏得一线生机。不过,话是这么说,但必要的防护手段还是要有的,在冷兵器时代,盔甲便是最好的防护手段,若敌人力量不够的话,几乎很难破防。

不过,盔甲虽好,但也要量力而行,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防护性越好的盔甲,重量也就越大。据史书记载,宋朝的“步人甲”足足有58斤,就连头盔都有6斤,这已经算是半个成年人的体重了,穿上如此厚重的盔甲,若没有一副强壮的身躯,恐怕战不了几个回合就得累趴下。当然了,军队长官担心的不是能否承受盔甲这件事,而是穿上之后的脱卸问题。

盔甲乃是金属制造,有着不弱的防护性,但也正因如此,它也有寻常衣服不具备的特点——冬冷夏热。一到冬天,盔甲就会变得又冰又凉,将士们不但要忍受寒冷的天气,还要感受“切肤之痛”。不过,相比于冬天,夏天才是最难熬的,由于金属容易传导热量,原本用于防御的盔甲,也变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烤炉,让人生不如死。

正因如此,历史上才会出现利用太阳使敌军不战自溃一说,久站于高温之下,士兵不中暑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作战的力气?然而,尽管盔甲有如此多的弊端,但为了生命安全着想,还是穿上为好,尤其在作战之后、满身大汗之时,更是万万不能脱掉。从战术上来说,这是为了防止敌袭所作的准备,毕竟对战士来说,脱掉盔甲和放弃生命没啥区别。

不过,从健康方面考虑,不能脱掉盔甲的理由,却是为了防止“卸甲风”。常遇春乃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从发迹到攻取元大都,他已经打过上百场战役,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当然,对常遇春这样的猛将来说,盔甲的重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他健壮如牛,身体好得很,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喝酒吃肉,统统不在话下。

奇怪的是,常遇春却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突然病逝了,年仅40岁。闻此消息,朱元璋大为惊愕,他实在想不通,一个几辈子不生病的人,怎么会在行军途中突然死了呢?据史料记载,常遇春的死,很可能与得了卸甲风有关。所谓“卸甲风”,就是因盔甲长期压迫,体内热量和汗液无法及时排出,导致身体出现温度居高不下,肾上腺素飙升、心跳、血液流速过快的症状。

脱掉盔甲后,常遇春的身体遇到了草原上的冷风,汗液大量蒸发导致体温急剧下降,心脏无法及时调节血液流动,导致供氧量不足,于是他直接出现了中风的症状。就这样,常遇春因图一时舒爽英年早逝,他的死,为后人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