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服样式有讲究,看“飞禽走兽”是如何体现官场等级的

2020-09-28 09:38:21 作者: 明朝的官服样

古语有云:“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古代中国经过了世世代代帝王将相的统治,从皇帝时期就已经初见等级制度的雏形。“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又有“贵贱有级,服位有等,一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我国古代的官服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同时也带有极强的等级观念。凝聚着明代乃至整个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礼法,可以说,我国的官服制度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个缩影。等级森严的明朝官服

汉族服饰的典型特点是“上衣下裳”,这个观念早在商朝就已经形成了。我国古人认为,“衣”对应“天”,“裳”对应“地”,所以“衣和裳”就有“乾坤”之含义,因此是不容颠倒的。

明朝是由汉人统治,所以很好的沿袭了汉族服饰的特点。明朝对于服饰的要求形成了一套严谨完善的律法,如果有人穿着佩戴不符合身份的衣物服饰将会被处以刑罚。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帝无不遵从这套规律。

1.皇家服饰上的十二章纹与衮冕

在明代,十二章纹象征着皇室,只有君王、太子、亲王等皇室的人才可以穿戴绣有十二章纹的衣物。因此在明代,十二章纹就代表了最高的权利。

十二章纹中的图案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等。其中每一种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日、月、星辰代表着曙光照临大地,山代表着镇定与敬仰是神灵的住所、龙代表着变换神话,比拟天子,宗彝是祭祖之器代表着供奉和忠孝、华虫是一种五彩的鸟象征着文采,火代表着明亮、藻代表着洁净。粉米代表着滋养、斧头代表着权利、弓代表着君臣离合。

“肩挑日月,背负七星”,日月星辰在服饰上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寓意。在明朝皇室的服饰上十二章纹常和十二团龙样式的图纹相搭配,形成了一种庄严肃穆且具有中国传统美感的服饰。

衮冕沿袭古制,綖(yán)板前圆后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取其博大之意。明代的冕服规定只有皇室族人可以使用,同十二章纹一样也代表了无上的君权。

2.大臣服饰上的补子

补子是装饰于大臣常服上的一种织物,补子的颜色和图案都直接代表着大臣的品级,补子的图案多种多样,其中以麒麟和白泽为代表。麒麟和白泽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被古人认为是吉祥的化身,代表着趋吉避凶、德才兼备与祥瑞。明代的《大学衍义补遗》中有云“文官用飞鸟,象其文采武官用走兽,象其猛鹜也”。

其中文官的补子绣有禽类,按照禽类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等级,从上到下依次是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鹤、鹭翼、黄鹂、鹌鹑、练鹊。这些禽类象征着忠贞与文采。

而武官的补子饰有高大威武的兽类,由一品至九品依次是狮子、虎豹、熊、彪、犀牛、海马。明朝用这些动物形象来形容武官的英勇和威猛。

3.象征等级的官服颜色

“改正朔,易服色” ,在古代中国,每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都要确定本朝所崇尚的颜色。除了黄色之外,其他颜色也极具等级色彩。

明朝官服的颜色承袭唐宋,历法规定 “一品至四品,绊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绮、带与八品以下同。”唐宋以前,高级官员的官服为紫色,到了明朝则改紫为朱,因为明朝皇室为朱姓,因此以朱为尊贵。且《论语•阳货》中有“恶紫之夺朱”,由此可见,明朝的官服制度还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

明朝官服的颜色也都具有不同的含义。其中玄色即黑色,象征着宇宙,中国从上古时期开始就对大自然怀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认为自然神秘莫测,由此产生了一种对宇宙,对天地的崇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