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愈发觉得清朝自大、愚昧,慈禧是最后的执政者,并没有给后世留下好的印象;乾隆帝在位时期,清朝虽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不过乾隆帝好大喜功,后世对其的评价,也是贬多于褒。
尤其是近代史上,英国人闯入,清朝毫无反击之力,割地赔款,就不禁让人想到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使者团抵达北京,为乾隆帝庆寿,他们此番前来,主要还是有自己的目的。
首先,中国在近代之前,在国际上有着响亮的名声,而在当时的欧洲,也有许多中国迷,他们向往中国且崇拜中国的人,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伏尔泰还曾说过一话:“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其次,当时的英国正浩浩荡荡的进行着工业革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也是因着这层原因,航海运动后英国占领了许多殖民地。
由于乾隆年间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并不能满足英国对华贸易的需要,所以英国想与我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最后,当时清军取得了廓尔喀之役的胜利,让英国打消了武力进入的念头。
为表英国的诚意,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奉命带来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东西,共计600箱,因此随行人员有800多人,以求谈判成功,但乾隆帝这位“十全老人”看不上,并且看到英国国王的信件后,明白英国使者来此有目的,便让他们赶紧离开。
不过马戛尔尼等人在中国还待了一段时间,后便离去了,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对此次历程表示:“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现今不少人去看这段历史,基本都会指责乾隆帝,并且说如果乾隆帝不将英国送来的3件寿礼当成垃圾,圆明园或许也不会烧,这3件寿礼便是臼炮、英国马车和天体运行仪。
不可否认,乾隆帝还以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心,如果乾隆帝能有唐太宗李世民一般的智慧,就算赶走英国使者,回信傲慢无礼,看到这些先进玩意,心中想的还是要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沈艾娣研究这段历史后,说道乾隆帝感受到了英国对清朝的威胁,并且认为军事防御迫在眉睫,因此无礼对待英国来使,马戛尔尼离开北京后,乾隆帝还颁布了许多加强军事的文件。
但此时已至乾隆后期,乾隆帝老了,官场腐败,贪官灭不绝了,也就不可能再谈科技发展,皇帝盘算着怎么紧紧抓住皇权,官员想着怎样才能搞到大好处,清朝逐渐衰落了。
纵观各朝,皇帝贵为天子,其实有时候会受限于官员,于是乾隆帝登基后就冷落了雍正帝留给他的大臣,喜欢亲近奉承他的人,如此一来,吏治又怎么会见好?皇帝颁布下来的指令,经过一人又一人的手,就完全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