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耀州窑,多么耀眼!

2020-11-21 00:48:38 作者: 考古新发现!

即使是一些流行时间长、年代跨度大的器物品种如耀州窑的盖碗、注碗(注子与温碗之合称)、渣斗等。根据它们在造型上的一些变化以及装饰特点,参照纪年资料,也都不难识断其年代所属。当然,由于墓主生前家境丰裕,爱好古物而多有蓄藏。

故如同在墓中发现西周至汉唐铜器的情况一样,随葬瓷器中也有个别年代较早的制品。除大家都已留意到的那件年代或属五代或宋初的龙首流青瓷执壶外,还有一副青瓷托盏(图1)

▲(图1)耀州窑青瓷托盏吕氏家族墓地出土

年代也有可能略早于墓地上限,应为11世纪前半叶(北宋中前期)制品。盏为瓜棱式,造型与内蒙古奈曼旗辽开泰七年(1018年)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耀州窑青瓷盏相同。

从考古资料看,此式盏流行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中前期,除陈国公主墓外,还见于北京地区辽统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997~1011年)韩佚夫妇墓出土的越窑青瓷,以及辽重熙十四年至二十二年(1045~1053年)王泽夫妇墓出土的定窑白瓷等。

刻花(这里指“浅刀”刻花)可说是耀州窑青瓷最富声誉的装饰工艺之一。这一工艺滥觞于五代宋初,河北定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的耀州窑刻花莲瓣纹青瓷碗等,即为其例。不过刻花作为耀州窑青瓷的主流装饰工艺之一并形成特色,却是在北宋中晚期。

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的刻花青瓷(图2~9)为数不少,其中可分精、粗两类。

▲(图2)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经瓶

元祐八年(1093年)吕氏家族墓地M2出土

▲(图3)耀州窑青瓷刻花缠枝牡丹纹经瓶

BY|典藏君 得一堂古美术

图|考古陕西 得一堂古美术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元祐八年(1093年)吕氏家族墓地M2出土

▲(图4)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花口瓶

吕氏家族墓地出土

(图5)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罐

元符三年(1100年)吕氏家族墓地M20出土

▲(图6)耀州窑青瓷刻花双系罐

吕氏家族墓地M4出土

▲(图7)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盖碗

吕氏家族墓地M7出土

(图8)耀州窑青瓷刻花渣斗

吕氏家族墓地M6出土

▲(图9)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盒

吕氏家族墓地M5出土

鉴于同墓葬的相同器物中亦有精、粗之分,故可基本认定它们属同一年代制品;精、粗两类产品之间,并不存在刻花工艺由低级向高级嬗变的关系。从M2(疑为吕大临墓。葬于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M20(吕大忠墓。葬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和M29(吕至山墓)等出土的瓶、罐、钵等刻花青瓷看,其精者刀法圆熟,线条流利,图案生动,刻花工艺相当成熟,可说已达到或接近这品种的历史最高水平。

笔者曾在旧著《宋辽金纪年瓷器·耀州窑》一文推测,耀州窑刻花工艺臻于纯熟完美,大约是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前半叶,即北宋末年至金中前期。而今看来,这个推测或无大谬。只是,根据吕氏家族墓地的新发现,并参照海内外公私收藏的一些相关的顶尖级藏品(图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