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5个爱面子的人,他们都失败了

2020-11-21 08:51:37 作者: 古代5个爱面

中国从古至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即“面子文化”。国人爱面子、看面子的规矩已经常态化,不少年轻人也沉迷于其中,非常看重自己的面子。然而太爱面子并非好事,古往今来有不少人都因面子问题而遭遇失败。这些人都是谁?太爱面子的后果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人在社会中生存立足,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本事,只有自己有本事,才能在人群中有话语权,也就是所谓的“有面子”。有本事可以成功,有面子却不一定能够成功,毕竟面子只是靠本事奋斗出来的产物,属于成功之后的结果而非主因。面子是否重要?答案是并不重要。古今成功的名人们,几乎没有靠自己面子成功的。

韩信在成名之前,只是一位在街上浪荡的游侠,混混们看他不爽就想教训他一顿,甚至扬言只要他能从自己的裤裆钻进去,就可以饶恕他。韩信忍辱负重,从其胯下钻入,保全了性命,最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大将军。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灭国,被俘虏为奴隶,却能卧薪尝胆忍受羞辱,最终成就大事,一举将吴国灭掉。毫无疑问,无论是韩信还是勾践,他们都放下了面子,是有本事不爱面子之人,如此才成就了大事。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爱面子导致失败的案例有很多,甚至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未能逃过这一规律。1644年时,李自成农民军将明朝首都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崇祯皇帝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朝臣们也都束手无策。可就在此时,李自成却送来一封和议书,请求崇祯皇帝为自己封王,赐予大量金银犒赏军队,并以此征伐后金为国家效力。不得不说,这是崇祯皇帝最后一次求生的机会,崇祯皇帝却莫名其妙地放弃了。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他放不下面子,在崇尚“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思想下,崇祯皇帝爱惜自己的面子,不想因此背上骂名,所以才拒绝了李自成的和议条件。

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农民军最后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只能前往煤山自缢而死,明王朝也因此而覆灭。

与崇祯皇帝有同样悲剧命运的还有楚霸王项羽。项羽是反秦的主力,也是义军之中的霸主,在与刘邦争夺天下时被围困于垓下,由此传出四面楚歌的成语。在乌江滔滔大水旁,楚军本有接应霸王回江东的船只,并试图劝说他卷土重来,但是霸王项羽却放不下自己的面子,难以接受失败的痛苦,这才横剑自刎,留下千古遗憾。假如项羽能够像韩信一样放下面子,就很有可能东山再起与刘邦争天下,历史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爱面子是国人的通病,崇祯如此,项羽如此,就连商人也是如此,本事大的人太爱面子,也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明朝初年时,曾有一位富商名叫“沈万三”,他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甚至民间传说他们家有一个聚宝盆。沈万三曾与陈友谅交好,但朱元璋却击败陈友谅成为天下之主,令沈感到惶恐不安。于是沈万三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要为国家的士兵派发军饷。此举令朱元璋十分不悦,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沈万三公然要为国家军队发饷,无异于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所以朱元璋才会下令将其处死,敢与皇帝比财富,沈万三的确是活腻歪了,这样的面子真心要不得。

三国时期魏国司徒王朗,素来高傲自大,以能言善辩自居。在与蜀国交战时,曾主动请缨要好好教训教训诸葛亮,让他“望风来降”。却没有想到,王朗爱面子的毛病居然把自己害惨,他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骂得狗血喷头,居然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气得胸中憋闷口吐鲜血而亡,实在是贻笑千古。王朗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果不是自己非要争强好胜,只是善意劝说诸葛亮,也不至于丢了性命,看来他的确是高估自己的水平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