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时,为什么一定要围城,却不是选择绕道而行,这是为何?

2020-11-21 08:55:02 作者: 古代打仗时,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从夏商周到民国,成规模且有史书记载的战争,就高达3000起,如果大大小小的战争全部算上,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一篇战争史,而战争更是衍生了无数的帅才,同时也催生了无数的经典战役,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一些守城围城战役,今天笔者就来讲述,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围城,而不是绕道而行或者放弃呐,这是为何?

大家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在古代组织十万人数规模以上的战争,甚至需要提前几年开始备战,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战争就此开始,而大部分战争,都是守城战役,这其中有用少于敌人倍数的士兵攻下城池胜利的,也有多于敌人倍数士兵攻城士兵的,当攻城失败后,往往就开始选择围城之战。

一旦选择围城,也就代表两军之间的战争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此时就看城内的粮草先耗完,还是城外的围城士兵先撤退,当读到这里时,或许很多人会问道,他们为何一定要围城呐,不可以绕道而行吗?

可以,但不能,因为古代打仗动员能力非常弱,后勤补给也是非常差,攻不下城池选择绕道而行,一旦你选择孤军长驱,那么敌人可以随时出城,切断你的后勤补给,这支军队离失败也就没多远了。而且攻下城池不仅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也可以掠夺城内资源,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太平天国几乎就是靠这样的方式,才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笔者之所以上面说可以,是针对特殊情况,大家都知道,打仗是需要人的,而围城的背后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当不需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且不怕冒着极大切断自己后勤补给的风险时,就可以选择绕道而行,孤军长驱了,纵观整个历史,似乎只有一个人做到了,那就是燕王朱棣。

当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起兵造反,一路打一路杀,折腾了几年,连北方都未曾踏出半步,更是在山东选择围城,不仅搞得自己灰头土脸,连伤敌人根基半点都没有,最后朱棣在谋士的指点下发明悟,他不需要选择围城,也不需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朱棣只需要攻下南京就能胜利,除了朱棣,历史上几乎都选择了围城或者守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