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被匈奴俘虏,为什么很少被杀害,反而送钱送物送女人给他们?

2020-09-20 20:52:01 作者: 汉人被匈奴俘

汉人被匈奴俘虏,为什么很少被杀害,反而送钱送物送女人给他们?

历史上中原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最狠的朝代,当属汉朝,汉武帝时,一个又一个名将出现,比如李广、卫青、霍去病等等等等。

单就一个霍去病就击杀了占整个大汉朝击杀匈奴王的一半,更是斩杀了至少十万匈奴人,还俘虏了一大批。

当然,汉朝也会对被俘虏的匈奴王或者将领予以厚待,但毕竟汉朝对阵匈奴胜多败少,又杀了这么多匈奴人,那么愤怒的匈奴人又是怎么对待被俘的汉人呢?

匈奴对汉朝俘虏,尤其是高级俘虏,一般采取怀柔态度,比如张骞、苏武、李陵等人,都曾成为匈奴的俘虏,并在匈奴领地存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匈奴还给这些汉朝俘虏娶妻生子,如此待遇,也算无微不至了。

作为汉朝的敌人,为何匈奴要善待这些汉朝俘虏呢?

增加人口,繁育后代

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汉朝,人口是衡量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人能种出粮食,有的人就能培育战马,有的人还能修建宫殿,当然,大多数人还要缴纳赋税,这对于统治者而言极为重要。

匈奴以畜牧、打猎为生,是为马背上的民族,战斗力彪悍,但他们处在的北方苦寒之地,人口并不算多。冒顿单于在位之时,人口大致在一百五十万以上,最兴盛之时,人口也超不过三百万。

然而在汉宣帝末年,西汉的人口就达到五千万,对比我们现代的人口并不算多,但对比匈奴的人口,真可谓压倒性优势。想要提升实力,那就需要更多的人,匈奴单于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己方人口不足的大环境下,但凡有汉朝俘虏或者投奔者,匈奴都不遗余力地劝降,并为其娶妻生子,来到达增加人口的目的。

史料记载:

“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

苏武在匈奴苦了十九年,就算如此,匈奴还是给他取了个妻子,还生了个孩子名为子通。人口是国力的第一要素,况且这些高级俘虏大多智力超群,也许对改良匈奴人素质也有一定帮助。

同化、招揽人才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人才也是国家之间的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有了人才才能发展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等众多方面。匈奴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对汉朝的科技和文化也十分向往,对于这些高级俘虏,他们也乐于收归己用。

史料记载:

“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即穿井数百,伐材数千。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粮也,卫律于是止,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

西汉的大汉奸卫律,就长时间辅佐匈奴单于,为其出谋划策,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卫律为苏武等人求情,才保住了苏武的性命。

汉人聪明,擅于谋略,能提出治国理政的建议,还能制作复杂器械,这些都是匈奴所没有的。到了宋朝,契丹为了增强其自身实力,同样掠走了大量宋人,帮其成为东亚最强政权。

李陵被汉武帝忽悠,只带五千步兵进攻十万匈奴骑兵,虽然以失败收场,但打出了汉军的威风,打出了汉军的血性。李陵以五千步兵,以强弓硬弩,辗转千里还能杀掉万余名匈奴骑兵,也可以说虽败犹荣。

史料记载: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李陵杀了这么多匈奴人,但匈奴单于也并没有为难李陵,给李陵娶了媳妇,还封为右校王,予以重用。一方面匈奴认定李陵是个人才,杀之可惜,另一方面,李陵作为李家后人,影响力很大,借此没准还能招揽更多汉朝人才。

之后,霍光派人到匈奴去接李陵回国,李陵没有回去,并非匈奴不让他回去,而是李陵自己选择留在匈奴。匈奴对于汉朝降将,在一定程度上,也做到了仁至义尽,这或许也是他们吸引人才的策略之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