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三国|曹操为何能够打败马超?虎将徐晃功不可没!

2020-11-21 23:16:28 作者: 脸谱三国|曹

作者简介:立早闲人,泉州人,公共管理硕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后淡泊明志,致力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转化成文字,写出人性之廉耻,告诫世人勿疯癫。

徐晃之借势(二)

上一篇,介绍徐晃避开潼关的特殊地势而向曹操献计偷渡蒲津占据西河。另外,汉潼关,不仅史书缺少记载,还考古尚未完成。所以,对汉潼关所在麟趾塬的推测:塬体长有七公里,宽有两公里,高六、七百米。麟趾塬虽两侧由于常年被水流冲刷而峭壁陡立且险峻无比,但顶面平坦且从秦岭延伸下来直到黄河岸边。麟趾塬,东面是远望沟,西面是禁沟,都是深而陡峭的深沟,并且沟中还有水,故潼关成为了到下塬的必经之路。为此,汉潼关东起原望沟西沿,西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南北以夯土城墙为界,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1500米,地势平坦而广阔。由于汉潼关所处的特殊位置,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桥梁,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之地。明代詹荣撰《山海关志》记载: 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古人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潼关地势的险要。

( 汉潼关的位置详图。古风陵渡、黄河、渭河、远望沟、禁沟、潼内、古冲关,潼关县)

再说说战场形势。曹操于211年秋七月始西征,经函谷朔黄河于八月亲率大军到达前线,与占据潼关的马超等关中诸将展开对决。由于马超等关中联军占据潼关之地利,从而阻断曹操西进之路。潼关虽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险关,却不是“一马当中,千军莫动”的狭关,而是“一字排开,百人齐攻”的宽关,需要千军万马进行驻守。再说,进入关中,并不是只有能过潼关这一条路,还可通过西河渡口,甚至可绕道而行。

在汉末,从中原进入关中主要有三条路线,从北到南分别是北线:出河东,从风陵渡、蒲坂津、禹门渡西渡黄河进入;中线:沿淆涵古道,破潼关杀入;南线:南下宛城,绕过武关、蓝田迂回潜入。通常,关东联军想入关中者,经潼关必是首选之地;另外,从渡黄河是次选;而绕武关迂回是下选。刘邦进关中,是下选,选择南线绕道;曹操取关中,是次选,采取北线渡河;破潼关入关中,汉未之前未曾有过,汉未之后就比比皆是,只是不同是汉潼关与唐潼关的差别。诸如:756年,安禄山从正面攻破潼关,唐玄宗西逃;880年,黄巢由禁沟潜入夺潼关,直捣长安;1369年,朱元璋的部将冯胜趁守将夜逃而夺潼关,安定陕甘。

基于进入关中的三条路线的选择,曹操本人亲率十万大军陈列潼关以东的黄河北岸,亲自在阵前吸引马超等关中军阀的注意力,高压态势紧逼关中联军,亮出事在破潼关直入关中的决心,把十万关中联军牢牢钉在潼关的防守上,以致被忽略潼关以外的防御。阵后,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献计:带兵沿黄河北上,从蒲坂津渡口西渡黄河,占据西河,据河西为营,以便接应曹操大军由河东进入关中。

东汉时期,黄河边上的津渡很多,大多集中在上游水势浅缓处,如采桑津、汾阴津、蒲坂津、风陵津、大阳津、小平津、平阴津、浢津、孟津、五社津、成皋津、卷津、杜氏津、延津、白马津等。在这些津渡中,分布在河东西侧黄河段有禹门津、汾阴津、白马津、吴王渡和蒲坂津;在河东南侧黄河段有风陵津、大禹津、浢津、大阳津、茅津渡、利津渡(济民津)。在这些津渡之中,靠近关中又适合大军渡河的津渡只有三个,由北到南,分别是皮氏县(属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的禹门津(龙门渡)、蒲坂县(属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的蒲坂津、河北县(属河东郡,今山西运城芮城县风陵渡镇南)的风陵渡(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