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子说齐宣王》齐宣王封齐盼子为相国
齐宣王和盼子在园囿里游玩,放出鸟兽鱼鳖让他观赏。见它们驯顺亲热不怕人,齐宣王洋洋自得,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盼子问道:“您用什么办法能把它们驯服成这样的呢?”齐宣王说:“我只是按它们的习性,而不违背它们的意愿罢了。”盼子说:“大王想必是把那些狐狸、猴猿之类放在山林里,把那些鱼鳖之类放在沼泽里,把鸿雁放在有湖泽的地方吧?”宣王说:“是这样。”盼子又说:“大王想必是用肉喂饱那些虎豹,用果实喂饱那些猴猿,用稻粱喂饱那些鸿雁,用鸡鸭喂饱那些狐狸吧?”宣王说:“本来就是如此。”盼子说:“倘使虎豹一天不吃肉,猴猿一天不吃果子,鸿雁一天不吃稻粱,狐狸一天不吃鸡鸭,那么大王对它们能放心吗?”宣王说:“不能啊。”盼子说:“现在要是把虎豹、狐狸、猴猿放在泽沼里,而把鸿雁、鱼鳖放在山林里,那么大王能把它们驯服吗?”宣王说:“不能啊。”盼子说:“大王这样做就使得鸟兽鱼鳖都得到了它们所适宜的环境,它们必然感激大王的恩德而知道以此报答您了。现在济河和洸河接合。济、洸、泗水同溢,平民百姓者流离失所,没有人能来拯救他们,我请求荐举豹。三晋合兵攻打我们入侵的战车东到阿地,没有人能来抵抗他们,我请求推举老虎。瀛博之间因为海啸,海水冒到了城郭,没有人能来排除它,我请求荐举海鳖。四野有许多堡垒,战火不断,狗偷鼠窃之徒,趁机而兴起,没有人能治理他们,我请求推举狐狸。士座互相争持,送饷千里,禾黍不收,米仓空竭,没有人能来管理它,我请求举荐鸿雁。礼典违缺,法纪失守,敌国派使者到来,没有人能来应酬他,我请求推举猴。忠信不被人所信服,百姓隐瞒他们的实情,断案多不真实,没有人能来断明它,我请求推举猿。国力无资财,杂草丛生,田野荒芜,没有人来开辟它,我请求荐举狸(野猫)。这样大王就可以坐镇齐国了。”齐宣王神色变怒。盼子说:“大王不要怪罪我,我认为大王不惜荒废农桑之地,用来做为山林沼泽;不惜用人吃的东西,用来豢养禽兽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足以承担大王拨交给它们的使命。现在却不能胜任,就必定被人取代了。而大王对待贤士,却没见到完全按他们的性情要求而不违背他们的,没有看见给他们住的地方必定是他们所喜欢的地方,而给他们吃的东西必定是他们所喜欢吃的东西啊。由此看来大王所重视的和所轻视的,人们都知道是什么了,却又想用君王的绳索束缚他们,用王的法度防范他们,用他们所不能做的事强制他们,用他们所不愿意做的强迫他们,而给大王做事的人,不是为了贪图吃喝,就是由于不得已了。而要指望他们尽心尽力,与大王共同治事齐国,这和捣干笋壳使它坚实用来防水、钻朽木取火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齐宣王豁然大悟,拍案而起,下令放走禽兽,开放沼泽,与百姓共同分享;礼遇四方的贤士,齐宣王封(齐盼子为相国)。于是齐国大大强于秦国、齐国而称霸,这是盼子所出的力啊。
在公元前300年齐闵王即位之后年间,盼子患病死于军帐之中,称得上是三朝元老,大约八九十岁,临终前,他说:大丈夫何必马革裹尸而还。请回报大王,我死后要埋在高唐,有一缕魂魄也要看着赵军,不让赵军进入我国半步。按照盼子的遗嘱,齐国人把他埋葬在距离齐国与赵国边界数十里的凅河(今固河)军寨之侧,并立碑以志纪念。
到公元前284年,燕相国乐毅率秦、三晋、燕五国之师伐齐,取高唐、灵丘。当时,盼子已去世多年了。乐毅来到盼子墓,祭奠盼子,长叹说:“如果盼子健在,我怎么敢攻打齐国呢?”
高唐旧志一直记为“盼子”。另外,过去高唐有“齐盼子守处”残碑一通,系清康熙五十年丙申立,曾保存于原东关小学。有照片存民国二十五年《高唐县志》,石碑上刻作“盼子”。尹集镇四新村所存的明嘉靖二十六年《重修减水回龙庙碑》上,刻有庙宇四至(东、西、南、北),有“东至盼子冢八里”字样。《战国策·齐策》第一章曾提到盼子,也写作“盼子”。
通过整理各方面资料,汇聚了这片报道,希望有喜欢历史故事,有文才编辑能力的作者,把齐盼子、田盼这位古代将军进行进一步编辑去完善,传递给更多的人来倾听了解古代历史故事。 盼缘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