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
我国古代把小雪分成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一候时,因为这时的小雨都凝结成了雪花,所以彩虹也就消失不见了。
二候时,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沉,阴气和阳气无法相交,万物失去生机。
这里面包含了古人独特的哲学思想,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都是阴阳交合的结果。
而冬天万物肃杀,正是因为阴阳之气不能交合。所以到了三候,阴阳之气分离,使得天地闭塞,寒冬也真正到来了。
雪花纷飞,天地之间一派肃杀的气氛。唐代诗人高适在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中送别好友,离别的伤感在冰天雪地中显得更加凄楚。
但高适并没有渲染这种离愁别绪,而是鼓励好友振作精神,勇敢前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别董大》。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黄昏时分,黄沙漫天,绵延千里,把云也染成了暗黄色。
凛冽的北风夹杂着飘飘洒洒的雪花,呼啸而过。一行鸿雁从空中掠过,向南方飞去。
这两句虽然是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表现出离别的凄苦情绪,不过诗人没有沉溺在感伤中不能自拔,而是用恢弘的气魄写出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名句。
他安慰好友说:我们在这里告别,你不要担心以后遇不到知己,天下有谁不知道你董大呢?
这首离别诗一改同题材诗作哀怨缠绵的基调,风格雄迈豪壮。但是大家可能还有一个疑问,这个董大到底是什么人。
有一种说法,说他就是吏部尚书房琯的门客,当时数一数二的琴师董庭兰。据说,当房琯被弹劾出朝后,董庭兰就离开了长安。这首诗正创作于他离开长安后,在河南商丘与诗人相会的时候。
诗人对董大的安慰,响亮有力,在慰藉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激励好友鼓起精神,去奋斗拼搏。如果诗人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豪迈宽广的胸襟,怎么能写出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
飘飘洒洒的雪花,见证了诗人和董大坚定深厚的友谊,冰天雪地也因为这份友谊,而不再冰冷刺骨。
小雪时节,离别的友人让这个季节显得更加凄凉。灞桥风雪,作为风雪离别情景的典型题材,成为众多诗人、画家创作的主题。
灞桥,位于陕西西安的东郊,在古时候它是进出关中的要道,因此古人常常在这里分别。
明代画家吴伟曾以“灞桥风雪”为题,绘制了这幅同名的画作,但画中没有依依惜别的好友,只有骑驴独行的老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
绢本水墨 106cm×138.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为了烘托风雪的主题,用墨色渲染天空,突出了天色的晦暗,肃杀的气氛陡然而生。
画面左侧,陡峭的山岩上落满了积雪,古木稀疏,一座古刹掩映在丛林中。
画面右侧的河流已经结冰,一座小桥架在河面上,一位老者正骑驴通过小桥。他头上戴着典型文人风格的幞巾,身下骑的毛驴则点明了他正是一个逍遥世外的隐者。
因为隐者大多生活清贫,难以享受“轻裘肥马”,而且驴的性情温顺,忍耐力强,适合游山玩水的需要。
吴伟效仿马远、夏圭“小中见大”的构图方法,只画出山崖的一角,以局部山崖的陡峭险峻,来暗示出高山的宏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对月图》 南宋 马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