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中,七国联军是否有翻盘的机会?

2020-11-23 13:45:47 作者: 西汉七国之乱

可惜的是,这条建议被吴国太子否定了,他认为起兵作乱风险太大,必须将兵权抓住,不能交由外人掌控,因此没有接受田禄伯的方案:

上图——今日武关

除了担心田禄伯不忠外,太子还有另外一个担心,那就是联军的数量相对较少。

要知道刘濞为了备战,征调了境内下至十四上至六十二的所有男丁,才勉强拼凑出二十万人,而像齐地的几位诸侯王,由于父亲刘肥的封国被拆得七零八落,他们的势力更加有限,拿出万把人的队伍都不容易,至于赵王刘遂,更是因为紧邻关中而无法建立自己的本部势力。

所以这些诸侯王的政治影响力要远大于他们的实际战斗力,这也导致刘濞连老人小孩都要应征入伍,还要寄希望于匈奴和南越的支持,才敢和汉朝开战。

眼下,田禄伯又提出要分兵,这一分起码带走了五分之一的战斗力甚至更多,而且还极大地拉长了补给线(男丁都上战场了,后勤压力巨大),这自然令吴国承受不起。再者,田禄伯选择的这条线上,虽然比起函谷一线防守压力较小,但是仍然也有淮南和长沙两大防守重镇,两者虽然比不上荥阳的城防能力,但是在有效布防后防守个区区五万人还是问题不大的。

田禄伯的方案被否定后,又一位姓桓的少年将军献策,他建议联军过城不入,千里奔袭,迅速占领洛阳的武库和敖仓的粮仓,然后在函谷关外御敌。

这个桓将军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已然承认本方势弱,如果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那么便会拖到汉朝的大军来支援时,本方还在梁地东南部作战。

上图——双方鏖战区域

万一本方部队有如神助,自己推平了梁地,深入三晋地区和对方决战,可是吴国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完全不是汉朝以骑兵为主的部队的对手(骑兵本来就克步兵,在山地更是得到加成)。

既然胜算不大,那么联军不如一鼓作气,趁着本方声势浩大自己,赌一把沿途郡县在没有得到中央军的支援时,不敢组织有效的反抗,迅速奔袭,在洛阳武库和敖仓粮仓和当地有限的常驻部队展开决战,虽然胜算不大,但是万一胜利,就能达到不入关中却可以尽占山东的效果。

不过比起田禄伯的方案,桓将军的方案风险更大,后者的风险程度简直和前者不在同一维度上,这下别说是太子了,联军中的将领有一个算一个,悉数否定了桓将军的提议。

上图——联军后勤路线

联军诸将不约而同地否定桓将军的提议,并非是他们有什么协议或者是约定,而是因为其中有巨大的漏洞。

如果真的采取这个方案,姑且不论沿途百余个郡县的态度,就当他们都作了缩头乌龟,联军也不可能顺利奔袭,因为人和马可以短时间内拼命跑,可是沿泗水、睢水逆流而上的后勤部队却跟不上。

后勤跟不上,那么联军士兵的辛苦奔袭就失去了意义。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打仗其实拼得就是后勤,精神力量再加成,没饭吃的壮小伙子也拿不起刀枪。

当然了,桓将军的方案并非凭空想象,联军可以通过沿途劫掠短时间取代后勤,当年战国善于奔袭的白起就精通此道。只不过这种构想充满了不确定性,吴国的这些寻常将领的能力也不敢和武安君相提并论,这使得他们没有胆量施行如此激进的作战方案。

上图——汉军平定七国的路线

在两大奇计相继宣告破产后,联军最终选择了亦步亦趋的作战方案,率领大部队进入梁地作战,结果被梁王刘武以一己之力拖在了梁地,令联军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联军多次发起对刘武的总攻击,却屡屡被厚重的城墙拦住。

反观周亚夫带领的中央军,已经在梁地北边的昌邑悄悄完成了布置,局面对联军十分不利。随后,周亚夫断绝了联军的粮道,逼迫其和中央军进行决战,最终成功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