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是可以吃的诗,并且今天还能吃到

2020-11-23 16:55:07 作者: 淮扬菜是可以

唐朝韩愈在其诗文中就曾提出南食的概念,但他所说的南食基本是指岭南的食物。至宋时,人们将地方风味大概分为北食、南食、川食与中原饮食四个部分,辽人、金人的饮食属于北食,江淮及江南为南食,河南一带为中原饮食,川食是蜀中一带的饮食。

这里面南食包括的范围最广,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头脑里南方还带有蛮荒没开化的印象吧,所以才把中州以南的饮食一概称为南食。扬州饮食就是属于南食系列的。

图3 姜夔画像

当时南方的饮食对于中原来说是一种异样的美味,而且不可多得。北宋仁宗时,吕夷简的夫人去皇宫看望皇后,皇后跟她说:“仁宗皇帝喜欢吃糟淮白鱼,但是祖宗规定不让从地方上索取珍奇饮食,所以很难吃到。你们家是寿州的,一定有这道菜。”

吕夫人回家后,跟丈夫商量了一下,给皇宫里送了两奁。以皇家的地位,想吃糟淮白鱼而不得,一方面说明宋仁宗恪守祖制,不以个人的饮食之事去骚扰地方;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汴京城里,饮食市场还不太发达,没有上好的糟淮白鱼卖,因此才会有皇后向大臣家里找美食的事情发生。

邱先生的推测是很有道理的。如今事过千年,谁是谁非已无须说清了。从秦少游的诗题及内容来看,蟹是糟腌的,与后来的醉蟹还不完全相同,另外他还送了苏轼一些鱼虾做的醢酱和一些高邮的野菜。苏东坡是一个老饕,对饮食极有研究也极其讲究,所以,不论这扬州土物是谁送谁的,其滋味鲜美是肯定的。

江淮地区的美味还有淮河产的白鱼,据时人记载,白鱼以两个地方所产为佳:一是太湖所产,范成大在《吴郡志》一书中就认为“白鱼出太湖者为胜”;二是淮白鱼,杨万里有一首《初食淮白鱼》:

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霜吹柳叶落都尽,鱼吃雪花方解肥。醉卧高丘名不恶,下来盐豉味全非。饔人且莫供羊酪,更买银刀二尺围。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淮白鱼曾销往江南,但是用江南的水煮出来的淮白鱼与用淮水煮的味道有差别。诗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宋朝人的饮食喜好,在北宋时的宫庭里多以羊肉为贵,鱼则是南方饮食的代表,这里诗人说宫中的厨师可以考虑用白鱼代替羊肉与酪浆,意思自然是夸赞淮白鱼的风味更在羊酪之上。

“醉卧高丘名不恶,下来盐豉味全非。”则是说淮白鱼除了用淮水煮,还有糟白鱼与盐豉煮白鱼两种,杨万里认为糟白鱼的味道还不错,而盐豉煮的白鱼味道就全不对了。前面曾提到宋仁宗喜欢吃“糟淮白鱼”,直到南宋时期它还被美食家们惦记着。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作为南食之一的江淮饮食这时候已经在中州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吕夫人本来打算给皇后送去十奁,吕夷简说:“皇帝的厨房里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家却有这么多,合适吗?”所以最后决定送了两奁,看来这位吕大人对家乡的风味是念念不忘的,在家里存了不少的糟淮白鱼。

除了糟淮白鱼,还有江瑶柱也是非常著名的南味。另外还有“南炒鳝”这样的菜,也是有着江淮渊源的,在南北朝时期,江淮地区就擅长用鳝鱼来做菜了。还有鱼脍,也是江淮地区历史悠久的名食。

北宋的汴京城非常繁华,尤其是到了仁宗朝以后,宋朝与北方的辽、西夏罢兵讲和,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这个背景下,汴京城的饮食业迅猛地发展起来,南食成了其中非常出色的一个流派。

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多次提到了南食,如“马行街铺席”一节记载:“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可见汴京城里的南食不仅多,还有一些是脍炙人口的名店,这些经营南方饮食的饮食店被称为南食店。

到了南宋时,杭州城里居然很长时间还有很多的“南食店”,当时就有人认为:既然已经到了南方,怎么还叫南食呢?这种名称有问题。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经营者起错了名字,因为北宋的南食店在汴梁城经营了那么长的时间,早已经融合了不少北方的风味,并不完全是南方菜了,所以等到了南方后,他们带来的是北方人熟悉的南食,而不是南方人日常吃的食物。在南方人看来,这种南食店里卖的是北方的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