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变”不同于“政变”?以“玄武门之变”为例,简要探讨其异同

2020-11-23 23:19:15 作者: “军变”不同

在中国封建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变和军变一直都是时有发生的重要事件,那么何为政变和军变,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一般来说,不论是政变还是军变,从其发生的范围来看,仅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那么就会有读者问,难道百姓不可以发动政变吗,答案是否定的。

的确,从事实上来说,普通百姓是可以发动改朝换代的战争的,但是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政变或者军变。

如果说普通百姓在封建统治集团的高压统治下,无法生存揭竿而起的话,这只能算是农民起义,亦或是农民革命,这不能算是政变。

政变和军变一般会出现流血冲突

说的明白一点,封建历史时期出现的政变和军变中的主要角色,从其社会阶级来说,基本上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政变和军变实际上是同为统治阶级,并且在社会地位上,基本上处于同一个高度上的阶层。

如此一来,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只能算是被统治阶级,他们发动的起义战争,从根本上上来说是针对封建地主阶级,这个对立的阶级进行的,不具备统治阶级内斗的性质和表现,因此不能称之为政变或军变。

那么既然政变和军变发生在统治集团内部,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的话,那便意味着集团内部的矛盾愈发尖锐,并且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只有这样,在矛盾长期滋生的两个、甚至多个军政集团,便会在一时间撕破脸,争个你死我活。

政变和军变不仅发生在统治集团内部,而且其发生的可能性,不仅仅局限于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或者集团之内,其也会发生在拥有密切血缘关系的,同一家族的父母兄弟之内。

这种超越伦理范围的政变和军变,一旦发生必然充斥着大量的流血,而封建中央统治集团也必然会出现剧烈震动。赵高篡旨,属于政变

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的政变和军变事件数不胜数,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很难去做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

比如秦始皇驾崩之后,其遗体还在从山东返回咸阳的路上,虽然始皇帝生前非常看重自己的大儿子公子扶苏,而且这位皇子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储君之选。

奈何,始皇帝撒手人寰时,对于储君人选却始终没能够定下来,这就给了当时大宦官赵高,干预朝政的机会。

赵高利用自己的特权肆意篡改遗旨,将皇帝候选人改为了后来的秦二世胡亥,那么这算不算是政变呢?笔者认为这里应算是政变。

首先这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流血事件,但是其却到了经过残酷流血政变、军变的结果,达到了发动政变一方的政治目的。有关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笔者就不再过多叙述了。《后汉书》载:"昔始皇崩于沙丘地,胡亥、赵高二人隐而不发,且诈定玺书,乃赐扶苏,敛裹尸,车载鲍鱼二千余里。又更议平原,载尸驱驰,故还宫乃发。"

宣武门之变,属于代表事件

唐朝在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这也被诸多国内国外的唐史大家研究的非常透彻。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唐朝时期发生的政变,而且是对唐朝今后发展历史,具有深远影响和变革意义的政变,即玄武门之变。

其实只说其是政变的话,并不准确,毕竟在此次事变之中,勤王李世民集团出动了军队力量,一举将李建成、李元吉歼灭。

所以说这次事变具备非常浓厚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可以说是运用军事力量,实现和达到了政变的目的。

这就凸显了玄武门之变的一个非常特点,即军事作为手段,对于实现政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宣武门之变的特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