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酒还是毒药?大宋兴衰,皆在于此城下之盟

2020-11-24 12:06:09 作者: 是美酒还是毒

公元1005年1月,隆冬大雪纷飞,宋真宗心腹曹利用出城到辽军谈判,商议具体和谈事项。出发前,宋真宗唯恐和谈失败,特意叮嘱曹利用说:“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在真宗看来,辽军南下不是夺地就是求财,如今宋军占据优势,他大概率是保全住了国土,不如就给点钱把辽军打发了。

但是寇准闻讯,私下里警告曹利用:“官家虽然允许赔付百万,但你不准答应超过三十万的赔款,否则,我杀了你!”寇准自然是主战,但此时朝堂之上主和派给他造谣说“寇准幸兵以自去重”,没有多少盟友的寇准不敢再反驳真宗,只得憋屈的同意,宋朝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开始了与辽军的和谈。

好在曹利用口才不错,经过讨价还价,拒绝了辽军的狮子大开口,最终双方协定:双方休战,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岁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为协议在澶州签订,所以叫澶渊之盟。

曹利用回到澶州以后,宋真宗正在吃饭,接见曹利用时之间隔着个屏风,真宗派太监去问岁币的数目,曹利用却只肯亲面给皇上说,于是第一次太监无功而返,宋真宗气的数落太监道:“姑且问个大概数。”曹利用就伸出三个手指头给太监看,太监就连忙回复真宗说:“三百万。”真宗惊得筷子都掉了,过了一会,才叹口气,心想能把和谈这件事情办成了也就行了。但此时曹利用却告诉真宗,岁币只有三十万两,心情处在低谷的真宗立马高兴起来,大肆封赏了曹利用。7.

引用一句话:光靠金钱,买不来和平,光靠战争,更换不来和平。

澶渊之盟让大宋从战争之中脱离出来,休养生息,相比于每年百数万甚至更多的军费开支,对辽国的岁币并不算多,澶渊之盟和谈时的誓约之酒,留香百年。

来看看《澶渊誓书》中几条详细的规定:

——建立友好关系,诚信互助。

契丹人前往互市8.

宋朝有个外号,叫“送”朝,说的就是这年年纳贡之事。澶渊之盟开启了宋朝退让的先河,岁币更是成了大宋的掣肘,辽国在后期动不动就要求增加岁币,而且自恃武力强大,多次强行充当宋与西夏战争的调停者,屡屡干涉宋对西夏的征讨,宋被澶渊之盟的友好条约牵制,很难对西夏集中全力。

庆历年间,宋军败于西夏,辽国出面调停,责备西夏,但同时要求宋增加岁币,最后名臣富弼出使,以增加当年岁币告终。熙宁七年,宋人误入辽界,辽人以此为借口,要求重新划边境三个州的地界,宋朝退让。

所以看出,澶渊之盟虽然让宋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带来国防的安全,更没有给宋朝带来尊严。宋朝文学昌盛,自然秉承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理念,对于与契丹人称兄道弟,不少宋人充满了耻辱感。“城下之盟,《春秋》耻之。”宋朝民众对于朝廷向辽国交纳岁币,也感到分外羞恨。

王安石认为,澶渊之盟以后,宋“忘战去兵”、“武备皆废”,乃至于武官竟然在朝堂之上受到排挤、鄙视,文武之间爆发剧烈的冲突,这为宋朝的衰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国虽大,好战必亡。”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澶渊之盟是美酒还是毒药,争议很多,但宋朝后期的软弱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军不强”是对宋朝的一致认知。

但无论怎么说,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宋、辽已经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包容的海纳百川才是历史的潮流,站在新的起点上回头看,历史盘根错节,一丝一线都是时间的沉淀。不必纠结对错,但要跳出来去全面看待,历史上那些灾患面前的勇气,那些艰难困苦中磨砺的经验与智慧,将始终是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最珍贵的宝藏。

本文参考文章:《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