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逃跑期间的京城,大清门紧闭

2020-11-24 14:30:57 作者: 咸丰皇帝逃跑

这一组老照片记录了咸丰十年(1860年)的京城风貌,它们属于较早时期的影像作品,非常珍贵。当年发生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那就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本文选用的照片即拍摄于这一特殊的阶段。

北京内城的华丽店铺。

紫禁城西北方向的北海。

我们从这些照片中发现,经历了侵略战争的京城、皇帝逃跑了的京城、英法联军控制下的京城,是一幅毫无生气、荒凉冷清的景象。和皇帝一样,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等有头有脸的人物也纷纷逃离。

通州的八里桥。

1860年9月21日,僧格林沁统帅的3万清军与6000人的英法联军在此激战。清军的长矛和弓箭对装备后膛步枪和大炮的联军毫无杀伤力,战斗进行4小时,清军伤亡过半,而联军只有12人阵亡。在八里桥取胜之后,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在安定门城楼上向西拍摄内城北垣。

远处可看到德胜门。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并由此进入城内。说来悲哀,安定门本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之门,它却见证了清军的败退。

在安定门沿城墙向东拍摄。

照片中的楼阁建筑为雍和宫万佛楼。这张照片呈现了战后的情景,城墙上一片狼藉,清军大炮已被联军调转炮口指向了城内,被俘的清军士兵颓然地坐在地上。这么坚实的城墙,却未能抵挡侵略者的铁蹄。

被联军破坏的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

英法联军进北京之后最大的罪恶,大家都知道,就是火烧圆明园。联军本来是向西追击僧格林沁的部队,却误打误撞进入了圆明园。园内的数千守军不战而退,反倒是20多名太监曾持枪反击。联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抢掠破坏,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

东直门北侧,内城东北角楼。

角楼大多设置在城郭、村寨等围墙的四隅,有警戒和瞭望的作用。北京城角楼巍峨壮观,不仅是标志性、装饰性建筑,同时又是防御性极强的城角箭楼。

关门闭户的大清门。

这张照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大清门影像。大清门乃清朝国门象征,也是皇城与市井的分界线。它不是最壮丽的大门,但其显示的意义非同寻常。只有皇帝、皇后能从中门通行,其他人等下马、下轿后均从侧门走过。

大清门附近的建筑群,其中有很多店铺。

北京名刹西黄寺内的清净化城塔。

该塔属于我国著名的佛塔建筑,引人注目。“清净化城”意即远离一切烦恼、尘垢、罪恶,不染尘俗,能接引众生成佛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