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说里,一支如椽巨笔,写出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也有不少人物,自始至终从未出场,作者只是通过书中人物之口,或叙述文字交代,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完成对他们性格形象的塑造,却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李纨的丈夫贾珠、父亲李守中,还有薛宝钗的父亲薛公。
粗心的读者,或许没有注意到,宝钗的父亲第一次在书中被提及,是在小说第四回,介绍四大家族文字后面括号里的一行小字里: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这段文字里的薛公,就是薛宝钗的父亲,他任的官职是紫薇舍人,他的儿子薛蟠现任的职务是“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也就是个皇家采购商,可见是明显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那么薛公的这个紫薇舍人,到底是个什么官呢?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并没有紫薇舍人这个官职,因为红楼梦为避文字狱,一开篇就声称他的书是架空历史朝代的,所以他自然可以信手一写,无需顾忌。
历史上的的紫薇舍人,实际是“紫微舍人”,并不是紫薇花的“薇”,和这个官职有关的最著名的一首诗,是白居易的《紫薇花》: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在我国古代星座体系中,紫微垣是天帝的所在,对应唐朝的行政中枢,就是中书省,因此中书省又被称为紫微省,其行政长官,又被称为紫微郎。
又因为唐朝时,紫薇花被认为是富贵之花,代表着吉祥美好,所以当时的长安城,广种紫薇花,被称为紫微省的中书省,自然种的尤其多,所以才有了白居易“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名句。这个紫微舍人即中书舍人,在明清时期,属于从七品的官,相当于如今的县长。
又因为这一官职,具体是掌管撰拟诰敕的工作,所以需要有文学资望者担任,因此书中的薛蟠虽不学无术,整日斗鸡走马,白字满口、粗俗不堪,但是他们薛家,却是正宗的书香门第。
自这行小字之后,薛公再次被提及,同样是在第四回: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为什么薛父重女轻男?这实在是因为薛蟠太不成才: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当年薛父在日,面对这样一个既不成器又自小叛逆的孽障,想必气也没少受。因为不读书,又生得笨,还成日酒肉蒙了心,所以身为皇商的薛蟠,人傻钱多,生意上的事,自然要吃亏:
各省中所有的买办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而宝钗呢,因为有薛父当年的慧眼识珠,所以她自小便饱读诗书。以薛父学识之高、为人之精,有了薛蟠这样的顽劣之子,他未必不料到他们薛家,在薛蟠手里,终有一天将会一败涂地,所以才对宝钗寄予厚望,为薛家未雨绸缪。
由文中情节叙述我们可以推测,薛父在日,为爱女宝钗规划的人生之路可能有两条,一是以渊博才学入宫充任才人赞善之职,二是嫁与富贵之家。
以他们这样的诗礼书香之家,不管走哪一条路,有朝一日,这女儿对于娘家薛家,都能在危难关头,施以援手,挽大厦于将倾。
若薛父不是英年早逝,他要是和宝玉这个未来女婿把酒闲话,想必对宝玉的那一番女儿家惊世骇俗的奇谈怪论,会欣然表示尊重理解。
酒酣耳热之际,也极有可能忘情道一句,“于我心有戚戚焉”,因为他在自家女儿薛宝钗身上,真真切切看到了身为女儿家的所有优点。
在小说里,宝钗的博学是出了名的,她精诗词、懂绘画、识戏曲、知佛理、擅养生,小说第二十二回,宝玉更是直接赞美宝钗无书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