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身为一名科学狂热者,为何没有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

2020-11-24 20:59:21 作者: 康熙皇帝:身

1662年,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大清帝位,年号康熙。他是中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后人称其为“千古一帝”。

同时,他还创造了历史上的另一个记录,他是帝王中间最热衷于西方科学的一位,堪称“科学家皇帝”。

那么,康熙的个人科学水平如何呢?为什么他没有带领中国走向科技强国之路呢?这一切,得从一场争论说起。

01 历法之争

清代顺治年间,一位叫做汤若望的传教士,将《崇祯历书》改编为《西洋新法历书》,进呈皇帝,得到了顺治的重用。从此,以《时宪历》为名的西方历法被中国官方正式使用。

新历法引起了保守人士的不满,他们多次指控汤若望颠覆纲常名教,最终,顺治并没有理会这些。

然而,顺治帝去世后,情况发生逆转。1664年,康熙即位后三年,钦天监的一个小官杨光先,上书皇帝说,宁可让中国没有好的历法,也不能任用西洋人的历法。

这时,鳌拜也借题发挥,把汤若望和另一位在钦天监工作的南怀仁投入大牢,判处他们凌迟之刑。

判决刚一发布,京城的天空中就出现了异象,一道彗星扫过,引发了沙尘暴和地震,宫中又发生了火灾。孝庄太后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于是下令释放了汤若望和南怀仁。

但是新历依然被废止,朝廷恢复使用了旧历。那个对历法只知皮毛的杨光先,也被任命为了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去世以后,心里憋着一口气的南怀仁,写了一个起诉状,要求为汤若望案平反,新旧历法又起争执。

难题摆在了康熙面前,而此时,旧历在实行了几年后,也逐渐显现出了弊端,误差越来越大。康熙七年(1668),竟然出现了一年之内两次闰月。

接到这个案子后,康熙让大学士图海带着南怀仁一批人,和钦天监的官员一起去观象台。两边人用各自的方法,进行日影观测,同时观测了水星、金星的位置。

结果,南怀仁计算的准确无误,杨光先的人却没有算出来,西方历法更加准确,汤若望案当场被打脸。

通过这件事情,康熙不仅巧妙的解决了新旧历法之争,还发现了南怀仁的才华。他毅然决定,免去杨光先的职务,任用南怀仁为钦天监副,全权掌管天文历法。

一场历法之争的闹剧,让当时不懂天文的康熙意识到,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就会任由别人的想法摆布。多年后,康熙也向儿子坦言,这次经历让他刻骨铭心,是促使他信任西方科学的直接原因。

由此,年轻帝王的内心,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那一年,康熙14岁。

02 求知若渴

康熙开始拜南怀仁为师,学习天文、地理、数学和测量术。南怀仁还为康熙编译了《穷理学》,里面的内容有西方哲学、逻辑学等等。

康熙是一个很有计划性的人,他在宫里专设了南书房作为学习场所,亲自制定了学习科目表,要求老师们撰写授课教材,有翻译官员协助备稿。

南怀仁在《欧洲天文学》里回忆到:每天他们上课时,学习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皇帝听的非常认真,总是亲自做笔记,不懂就问。

康熙尤其喜爱数学,常常沉浸于推理的过程,还反复练习使用仪器。通过半年多的学习,他基本上掌握了数学工具,开始尝试推算天象,从史书中找出一些天文方面的错误。

有一次康熙下江南的时候,问负责天象的官员:“有句俗话说,见到老人星,天下就太平,你们怎么看?”

官员立刻指着天上,拍马屁道:“老人星就在天上呢,说明您是明君,天下太平。”

康熙一听脸色就变了:“你们江宁每天都能看到老人星,要是到了福建、广州,连南极星也一样能看到。老人星天天都在天上,如果说它出现才天下太平,这完全解释不通。”在场的人没想到皇帝懂得这么多,吓得不敢再出一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