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四爷非彼四爷,大汉朝的四爷也很传奇

2020-11-24 23:16:10 作者: 此四爷非彼四

之所以不能说的那么肯定,因为遍观各种史料,都没有刘恒第一任王后的具体记载。虽然有很多人在有意无意的遮盖刘恒和吕氏之间的关联,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与这位迷雾中的王后有三个或四个儿子,想来夫妻关系还是很和谐的。他的五弟刘恢、六弟刘友都是因为和吕姓王后不睦,最后导致为吕后所不容的。刘恒明显就要乖得多,一点儿也不惹事,也让吕后相信,刘恒是自己人。

除了对强配婚姻的甘之如饴,刘恒也抵住了来自“大登科”诱惑。

汉朝前期的这些同姓王中,以齐王、赵王和梁王最贵,而吕后尤其喜欢折腾赵王。刘恒兄弟中第一个折在吕后手中的老三刘如意就是赵王,后来吕后又先后让老六和老五补缺,无一例外也都横死任上。赵王可以说是吕后时期大汉最凶险的职位。老六身死后,赵王的位子又空了,吕后就想把刘恒调过去。吕后此举不一定是恶意,相反她是想进一步拉拢刘恒,从苦寒偏僻代国迁到富庶便利的赵国,这怎么也不能算是惩罚或警告,至于“赵王诅咒”在吕后看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刘恒是一点儿也不愿意接受这份“好意”,然而怎样拒绝绝对是一门大学问。

刘恒在吕后面前一直都是乖宝宝的形象,一个不字是很难说出口的。史载刘恒的应对是直接给吕后上了个折子,表示自己只愿为母后和大汉在边疆守卫国土,不想回内地享乐。吕后再没做其他反应,就顺了他的意思,准他继续待在代国。

这事着实有点古怪,吕后向来强势,她的意志不是几句好听的话就能拂逆的。刘恒肯定还要做过其他讨好手段。观日后事态变化,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在那本请辞书上,刘恒顺势推荐了吕禄为新赵王。

吕禄出自吕后的二哥吕释之一脉,之前,吕后的大哥吕泽、小妹吕媭两支都有人获封王号,现在只剩下这一脉是侯爵。如果吕禄能封赵王,吕家可算真的大圆满了,实力更上一层楼,吕后也不会显得厚此薄彼。在封王这件事上,吕后虽然不在乎他人的意见,但有刘姓皇族人主动提出,总归是极好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反正结果是刘恒继续当他的代王,吕家也在此后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然物极必反,吕后在刘恒推掉赵王后的第二年就病逝了。没了这位“老佛爷”,老大刘肥一脉的齐王刘襄马上起兵倒吕,吕家明显不适应没了大树依靠的状况,顿时乱了手脚。吕家内部很快发生了分裂,有人希望继续把持权力,有人主张还政于刘氏,莫衷一是。就在吕家自乱阵脚的档口,长安城内的大臣们联合皇族成员发动政变,将吕氏一党一网打尽。一年之内,吕后辛苦构建的吕党就烟消云散。如此便有了刘恒上位的契机。

吕党倒台时,皇座上是尚未成年的后少帝刘弘。刘弘是吕后所立,也是人家的亲孙子,自然无法被大臣们信任,改立皇帝成为大家的共识。此时皇位继承人有这么几位,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齐王刘襄,刘襄的父亲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刘襄算下来是刘邦的长子长孙,根正苗红,而且刘襄兄弟众多,有几位就在长安城内任职,根基很深。接下来除了刘恒,还有继承资格的是老五刘友一脉的刘遂和老七刘长。但刘长和吕党瓜葛很深,首先就要排除,至于刘遂一无权势,二又是个小辈,顺位无论怎么说都不能排到刘襄前面。这么盘点下来,下一任皇帝不是刘襄,就是刘恒。

刘襄野心勃勃,对皇位志在必得,要不然他也不会第一个跳出来倒吕。但欲速则不达,正是刘襄的急功近利,吓坏了那些大臣,还有关键一点是他齐王的那些兄弟和幕僚也会挤占老臣们的位置。如此,再加上皇族内部也有不少人看不上齐王一脉的跋扈,大家这才力主拥立辈分更高的代王刘恒,刘襄亦是无力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