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在正史里是怎样的

2020-11-25 12:57:22 作者: 《鹿鼎记》里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怀有各种或是光明正大或是见不得人的目的的秘密结社层出不穷,外国有骷髅会、黑手党、山口组,我国也有白莲教、义和团等等组织。当然,还有天地会,天地会本只是寻常的秘密结社,在古今中外结社史上算得上是“泯然众人”,毕竟光是清朝一朝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团体就不仅它一家。

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1969年,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刊登。一句“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再加上一句天地会的接头暗号“地震高冈,一脉溪水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可谓是火得一塌糊涂,天地会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秘密结社,也就这么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最为人所熟知的秘密结社组织。

那么,在《鹿鼎记》里一心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在历史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图_ 电影《鹿鼎记》里的陈近南剧照

一、说不清道不明的起源

在《鹿鼎记》的第八回,写出了天地会的创立过程。按书里的说法,当年国姓爷郑成功围困江宁,结果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在郑成功撤回台湾之前,采纳了陈近南的建议,设立了天地会,以此抗清助明。

那么,在正史上,真的是如此吗?

答案是——有可能。

天地会流传时间很久很久,一直到民国现代仍有其身影暗伏,因为天地会本身是个秘密结社,会内的保密措施非常成功,这一方面让它能够长久的流传下来,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哪怕是会内人员也很难准确的知晓过去的经历,更别提今天的历史研究者。

还好关于天地会的研究始终是近代史的重点,因此多年下来,学界还是有成果的。

目前学界关于天地会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康熙说”,二是“乾隆说”。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推论的出发史料不同,“康熙说”从天地会内部流传的文本出发。“乾隆说”则是从清朝追查天地会的史料出发。

上图_ 嘉庆年间天地会会簿首页

先是“康熙说”,这种说法是的依据是天地会《会簿》里的“西鲁故事”。

据说康熙年间西鲁番入侵中原,清廷随即发布榜文,邀请天下英雄共讨西鲁,少林僧人闻讯而动,雷厉风行击败西鲁。随后谢绝了清廷的封赏,回到少林寺,但没想到朝廷奸臣诬陷,清兵将少林寺一把焚毁。五位身手高超的僧人逃出生天,与陈近南、万云龙等人结拜,共同创立了天地会。

这个故事显然是破绽百出,首先这世上压根没有西鲁番这么一个国家或者团体,其次,单凭少林僧人又是怎么消灭正规军都难以对抗的西鲁番呢?

温雄飞先生指出,西鲁故事是假,但其实是一个影射。少林寺指的就是郑芝龙及其部下。少林征西鲁,指郑家撤出仙霞关的兵力,让清兵进入福建。火烧少林寺,指的是郑芝龙一家在北京被杀。逃出的五大高僧,指逃出生天的郑芝龙的兄弟部下。和五大高僧结拜的万云龙就是指郑成功。

这种观念有很多人认可,福建长林寺出土的一件“香花僧弥典”更让这一派学者欢欣鼓舞。

上图_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

再说简单提一下“乾隆说”,这一派学者认为“康熙说”纯粹是穿凿附会,认为应该从正史记载来研究天地会。

清朝曾经大力追捕过天地会,因此留下了相关文件,从这些文件来看,天地会是在乾隆二十六年,福建僧人万提喜,也就是洪二和尚在观音寺(今云霄县)创立的。万提喜俗名郑开,化名郑云龙,起初仅有十人,后来聚集了320人举兵反清。事败后提喜逃脱,转向台湾传会,发展势力。

乾隆五十一年,天地会在台湾起义,清廷察觉此次起义与天地会有关,于是开始追查天地会的起源。此次起义中骨干成员严烟被捕,供述出洪二和尚的历史。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